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通过互联网“看”“刷”“拍”等方式拥抱世界、实现梦想。然而,网络沉迷、诈骗、欺凌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10月28日 光明日报)
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中的探索,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为他们打开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暗藏着不少隐患。比如,过度沉迷于网络可能会让他们忽视学业,诈骗行为更是时刻威胁着他们的财产安全,而网络欺凌则可能给他们带来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这些负面影响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可能波及到社会的稳定。究其原因,网络监管的不完善、家庭教育的疏漏,以及未成年人相对薄弱的网络辨别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鉴于此,构建一个对未成年人友好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迫切,而这一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组织支撑。
为应对这一挑战,各级党组织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政策,确保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得到保障。地方政府需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党员干部教师要带头践行网络文明,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健康上网。
网管部门责任重大,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清理不良信息。同时,推动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网络产品和服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加强亲子沟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学生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同时,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传播正能量,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在推进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生态建设时,我们既要解决技术问题,也要注重人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民众的精神家园,我们需共同努力营造阳光、健康的氛围,助力未成年人成长。为此,我们呼吁全社会参与,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需紧密合作,共建友好网络生态。这样,未成年人才能在网络世界中无忧畅游,梦想之舟扬帆起航。
总之,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未成年人打造更安全、健康、友好的网络空间。(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频繁的“检查和抽查”也该退场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