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多多益善

2024
11/07
17:39
中国新报
分享

 

       自今年9月起,云南镇雄县五德镇成功引入“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模式,不仅为返乡回流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就业机会,还显著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一创新模式基于“集中+分散”的生产平台,赋予了务工地点的自由选择;通过“挣钱+顾家”的灵活上班模式,满足了务工时间的个性化需求;还建立了“保底+奖补”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务工群众的满意度。(11月6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长期以来,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发展空间,但这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远离家乡,他们难以照顾家人,家庭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常使他们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经济发展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这一模式积极回应了时代需求,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将生产平台延伸至村民家门口甚至入户。这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就近就业,让他们在务工中仍能享受家庭温暖。相较于过去远赴他乡打工的生活,现在的村民可以更便捷地参与生产,无需再为长途跋涉和生活不便而烦恼。

 

      更为重要的是,“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充分考虑了村民的家庭责任和经济需求。灵活的上班模式和激励机制让村民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务工时间和地点,无论是在车间集中工作还是在家上班,都能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增加收入。这种模式为村民提供了更多选择和自主权。

 

       此外,该模式还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和引入新技术,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五德镇利用1400平方米的经营性闲置资产,投资购置了600余台织布机,成立了山水涧织布车间。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利用了资源,还推动了当地纺织产业的升级。新技术和设备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产值稳步增长。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面临潜在风险,“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也不例外。我们需要关注生产安全、保障务工群众权益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等问题,并加强监管、完善法规政策,同时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

 

       展望未来,“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有望成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期待更多地方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和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将在各地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警惕“美食社交”陷阱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