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这里的香樟树只有两棵:一棵在门前河沟的右边,另一棵在咚咚沟的半山腰。如今,十七年过去了,这里的香樟树已经发展为近十万棵。
这是一种怎样的发展?这样的奇迹会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哪些人干出来的?
今天,龙年正月初四,六大河报道就走进了这里——位于乌江上游的中国贵州毕节示范区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永兴村下寨组,就是我们常说的乌龙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如今的乌龙谷,目睹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几大偏坡的香樟树林,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印证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拥有近千万户籍人口的毕节,就市而言,是贵州户籍人口最多的一个市,比排名第二的遵义多出100多万人。
新时代的毕节示范区,前些年叫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国务院批准该区成立的时间是上世纪的1988年。36年来,在毕节的土地上,关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示范,始终未曾中断。
今天,立足毕节“生态建设”的试验、示范,科学发展,六大河报道聚焦毕节,给大家带来——《一林香樟树,两代父子情》。
十七年,从“2”到“近10万”, 这是两个共产党员的不懈坚守。近十万株香樟树,大的二、三十公分,价值几千元一棵,小的十来公分,少说也值上百一棵,即使平均每棵仅按一百元计算,那林价也是近千万元,这在乌龙谷,可不是一个太小的数据。
众所周知,香樟树的树叶短时间不太爱掉,所以看上去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香樟树有药用价值,有香樟树的地方通常蚊虫较少,因此,香樟树无论是在城镇或乡村的绿化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人们大量使用。
这两个共产党员是谁呢?他们就是刘延超和刘毅父子俩。
谈到乌龙谷香樟树的发展,我们得先从年轻的已超过知天命之年的刘毅讲起,因为,没有他,就不可能有乌龙谷香樟树的今天——
还记得,刘毅在小的时候,因为发高烧,链霉素打多了,所以导致他的耳朵不是很好,于是读起书来,当然就较为吃力。尽管如此,非常听话的他还是比较努力,几个回合的补习考试之后,最终,好消息传来,刘毅于1998年考取了贵州大学农学院林学系经济林专业,踏进了贵州大学的门槛。
2001年,刘毅从贵州大学毕业,在贵阳新闻媒体干了一段时间后,返回家乡做了几年村官,然后就依托自己经济林专业的优势和家乡乌龙谷25度坡耕地和荒山较多的特点,毅然决然的于2007年开始自己育苗栽起了香樟树。2008年,刘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育香樟树苗之初,为了节约成本,刘毅和父亲刘延超一起,在香樟树果成熟掉落的冬腊月,到贵阳和毕节的大街小巷,四处寻找掉落地面的香樟树果,捡回乌龙谷来,根据自己在贵州大学掌握的知识,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经过实地反复的试验、示范,最终成功的培育出了香樟树苗,然后次年把香樟树苗移栽到自家承包管理的土地和荒山上。
伴随时间的推移,自家承包的土地和荒山栽满了,就与亲戚些商量,将亲戚家的承包地和荒山也大量使用起来。亲戚的承包地和荒山栽满了,就又流转附近村民的土地和荒山。
本来,单凭刘毅一人,不是很灵光、有点书生气、至今连女友也还没有的他,是不可能栽上这么多香樟树的,但是,在刘毅身边,有他非常踏实、能干、管事的父亲刘延超,这无疑就成就了他父子俩的乌龙谷香樟树大梦。
刘延超,今年78岁,是一名“大龄”入党者,获得过多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已经57岁的他,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小乌龙,刘延超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为香樟王。
十七年来,刘延超和刘毅父子俩,从贵阳、毕节城里,不断的捡来香樟树种子,亲自育苗,一共种植了数十片100多亩香樟树近十万棵,这漫山遍野的香樟树绿,如今早已成了乌龙谷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除了香樟树,刘延超和刘毅还栽种了包括银杏、桂花、衫树等绿化树种。
刘延超说,香樟树是经济林,栽种香樟树,不仅可以卖,卖不了还可以绿化家乡,给乌龙谷添加一份绿色,这是响应国家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如今,刘延超、刘毅父子俩的香樟树,销售已远及云南省镇雄县,近及毕节市七星关城区、杨家湾、撒拉溪和阴底等乡镇。
在毕节示范区,在家乡乌龙谷,关于生态建设的试验、示范,今天的六大河记住了:这里有两个共产党员十七载的辛辛苦苦、起早贪黑、日晒雨淋……(刘乐 本报记者 刘延平 摄影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特写⑨ | 赫赫有名大文章:后河湿地公园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