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临猪拱箐已是第三次了,俗话说“事不过三”,再不爬海拔2376.6米的苗营大山主峰,去感受领略一下当年陶元帅指挥千军万马指挥所的风采和魅力,那是实在说不过去了?那就等于自己没到过猪拱箐来?
更何况,这次筹办活动的大山村热心村民周礼群说了:一会儿,村民们还准备了很多自家种出的地方特产——烧洋芋和荞粑粑,至少登上山顶的每人能吃上一个。
就冲着上面有自己喜欢吃的烧洋芋和荞粑粑,不说别的,无论有多高、有多难、有多艰险……这苗营大山主峰也得爬了。
特别有意思的是,大暑已过,时值闷热的伏天,头天还热的够呛,这7月28日,早上居然就下起雨来,在苗营大山上,感觉这天气不热反冷,登着山正好适合,对猪拱箐颇有研究并情有独钟的80岁老人吴维应老师确定的这个日子实在太好。
157年前异常热闹、销烟弥漫、战火纷飞的苗营大山,因为1860-1867年的苗民陶新春、陶三春兄弟起义,人数多达十万人,从赫章韭菜坪转战这里坚持斗争八年之久,留下了猪拱箐苗民起义辉煌的一页。
如今,猪拱箐苗民起义遗址已成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条盘山水泥公路也已将青场镇街上与大山村和上寨村连接,公路最近处距离苗营大山主峰不足两公里。
爬山的路只能算羊肠小道,而且笔陡得出奇,上了年纪的老人是走不了的,所以这次参加活动的83岁老专员吴学香和80岁的吴维应老师不能上去,这给这次爬山活动留下了些许遗憾。
为能让参会人员更方便行走,增加行程力量,有心的村民提前两个月就请放牛的孩童把路面的杂草和灌木丛用刀砍开,让路面显宽一些。同时,沿着上到主峰的山路,村民们还插上了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爬山路上,在沿着山头的满目绿荫之间,红旗飘飘的情景不时进入眼帘,这成了今日苗营大山一道靓丽的风景。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站站息息,息息站站,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记不清停顿多少次后,终于登上了苗营大山海拔2376.6米主峰,当年陶元帅的指挥所所在地。
在苗营大山的主峰,此行先到的人们已下到半途,呼呼的山风给人带来些许凉意,这里面积约十来平方,灌木和杂草丛生,当年的指挥所已经烟消云散,踪迹全无……
不知什么缘故,身处此境,耳朵里总传来“嗡嗡……”的声音,脸上身上不时有蚊虫和蜜蜂飞来。一位随行的村民介绍:天气晴朗的时候,站这里看得清毕节著名景点灵峰寺顶峰。
苗营大山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青场镇,是清末黔西北苗民起义的根据地之一,在贵州乃至中国历史上拥有响当当的名字。
猪拱箐遗址覆盖了八座大山,纵横数十里,有“八山环拱”之称,最高峰海拔2376.6米,是滇黔两省交界处的一个相对高峰。这里地势险要,三面峭岩绝壁,仅北面稍缓,游客可以由青松梁子登上山顶。
聚集山顶的人流越来越多,后面的人们陆续跟上来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再好,也轮到了我们下山的时候,抓紧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开始下山。
还好,下山不用走回头路,而是直接就从另一边顺山而下。
叫人高兴的是,围着山头绕上半圈,才下到半山腰一个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迎面而来的,就是香喷喷的火烧洋芋和锅里热腾腾的荞粑粑,提前抵达的人们已经在这里大吃起来了。
猪拱箐的村民们是特别好客的,他(她)们这里海拔较高,砂质土壤,盛产白茶、荞子和洋芋。没有客气,我拿起热火火的荞粑粑,就接连啃了两个;洋芋,更是吹吹灰,用手简单剥皮就干了五个。
猪拱箐的洋芋,非常的好吃,它不是普通的洋芋,而是地道的有名的米拉洋芋,这种洋芋个头不大,洋芋味十足,吃起来很香。
荞麦,更是猪拱箐的一大特产,这次村民们非常细心,他(她)们准备的荞粑粑,有两种:一种是放糖加苏麻的荞粑粑,供普通的游人享用;另外一种是放盐加苏麻的荞粑粑,供像我一样的不能吃糖的糖尿病友享用。(本报记者 刘延平 摄影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早安,三分知天下,一切美好生活从早读开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