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六大河•特写篇丨胡友龙和他的“彝族接骨古方”

2024
08/03
18:29
中国新报
分享

 

        果木官寨,官家营盘,谭家白岩……一提起这些较为独特的名字,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黔西北乌蒙大山深处地道的彝家寨子,我们今天的主人翁胡友龙家,就坐落在这里——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平山镇中心村,此处的小地名,就叫果木官寨。

 


         乘车前往,沿着毕威高速公路,从野马川匝道出站,往古达方向前行,约莫半小时光景,就看见了左手边的长冲小学,过学校前行左转不足两百米,胡友龙的家也就到了。

 


         这里位于大山深处的半山腰间,房屋所在的正上方,是官家营盘,对门上方的白岩,称谭家白岩。在胡友龙家的房前屋后,砂质的土壤里,栽种着各种各样的中药材,看上去面积约十余亩,最多的两种中药材品种,是牡丹和芍药。

 


        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基地省之一,发展中药材是贵州的优势,中药材也是贵州的十二张生态农业名片之一,在胡友龙家所处的乌蒙大山之间,山高路陡,土地贫瘠,别说种水稻没有优势,就是种包谷也比不上平坦的地方,可种植中药材,反而到还非常适合。

 


        更特别的是,胡友龙种植的中药材,并不是直接拿上街去卖,而是用来配制中药酒,然后用药酒来医治大山里受伤骨折和年纪大了骨质疏松的村民们,以及时减轻广大村民们的痛苦。

 


        胡友龙属龙,今年已是花甲之年,他有一个地道的“彝族接骨古方”,是从他父亲胡才章那里继承下来的祖传秘方。胡才章在世时,是平山、古达、威奢、野马川和杨家湾一带远近闻名的彝家接骨高手,几十年来,经他接骨医治好的村民不下千人。

 


         “我父亲虽然没有文化,大字不识几个,但他的医疗技术却相当的高,他一生都是在外面行医,有时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他的技艺是我爷爷传给他的,他不仅会接骨,而且还能医治枪伤,把配制的药涂抹到伤口处,里面的子弹会慢慢退出来……可惜这一技艺,到我这一代就失传了,我只学到了他的彝族接骨古方。”胡友龙说这话时很似遗憾。

 


         胡友龙从七、八岁开始,就经常跟着爷爷、父亲一道外出玩耍,跑来跑去,老人们不时也喊他端这做那,久而久之,他居然就掌握了许多老人们的医疗技术。


        初中毕业,从15岁起,胡友龙就开始像他父亲那样,外出给人接骨疗伤。


多年来,胡友龙跑遍了黔西北乌蒙大山的山山水水,经常外出,医好了很多村民,在杨家湾、撒拉溪、青场、放珠、大河、平山、古达、威奢和野马川等地,他的“彝族接骨古方”都名声在外。

 


        胡友龙说:“这些年来,医治骨折,可以说我从来没失手过,无论是男女或是老少,都有很好的效果。”


        跟我们一摆起医者的故事来,胡友龙如数家珍:在我们这附近,苗医是医不了骨折的,苗族祝天才是治疗风湿,他治疗不了骨折;我呢?我的药主要是配方关键,药要配得好才行,我是通过喝骨酒来治疗,我的彝族接骨古方,是用高温把药蒸出来。我这药治疗骨折,包括腰椎压缩性骨折,都有效果,一般吃两付药病情就大有好转,45天可以恢复到百分之七八十。我的药去得远:不仅在这附近,就是贵阳、广州、福建、浙江、河北和甘肃等地,我们当地外出去这些地方打工的,都经常在用。


         一般来说,祖传的秘方,伴随着老人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如何才能让这古方发挥更大作用,以帮忙更多的村民解决痛苦?如何才能让她更科学的传承?会是一个大问题。而对胡友龙这里的“彝族接骨古方”来说,一个特别好的消息可以向大家公布——


        2021年7月,胡友龙毕节医专2020年毕业的儿子胡举,被确定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胡举家为主要传承人的“彝族接骨古方”,被列入第六批赫章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无疑是令人自豪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这意味着:胡友龙一家传承数代人的技艺,终于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正式认可。(本报记者 刘延平 摄影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报道 | 苗营大山村里的“院坝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