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自然风光壮丽,但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为气象防灾减灾带来了巨大挑战。近五年来,贵州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因气象灾害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前五年均值均大幅下降,分别减少了60.2%和70%。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贵州精准破题、科学解题、有效答题的坚实步伐。
贵州的天气气候系统复杂多变,多夜雨且地质条件多样,大量村镇依山而建,安全隐患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挑战,贵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以赴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链条的各个环节。为了有效应对气象灾害,贵州采取了高位推动与统筹资源的策略,确保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2022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的签署,为贵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此为契机,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多项相关实施意见和规划,对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部署。中国气象局也出台了多项支持意见,助力贵州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协议、意见、规划”的引领下,贵州气象部门锚定山地气象监测预报难题,着力攻关,不断提升气象业务能力。
2023年7月26日,水城区地灾防治办接大暴雨预报后,即通知营盘乡备灾。兰花村监测员发现泥石流前兆,助89户167人避过3万立方米泥石流;2024年6月13日,安龙县发暴雨黄警,县防指办随即电话预警乡镇,加强巡查。14日凌晨,北乡河水位暴涨,因预警及时,14户38人迅速转移,幸免于难。……
这些精准的预报预警信息,为贵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也一次次在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来临前为守护生命抢出了宝贵时间。
在“协议、意见、规划”的引领下,贵州气象部门锚定山地气象监测预报难题,着力攻关。他们织密了捕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网”,气象灾害监测率提升至82.01%。同时,筑牢了预见气象灾害风险的“瞭望塔”,通过精细化预报预警,将预报预警产品由5公里精细到1公里,暴雨预警精细到乡镇,强对流天气预警可提前41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达98%以上,预警提前量可达101分钟。
然而,提高气象业务能力只是第一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不能仅靠一方力量。为了最大限度统筹、如臂使指地调度应急资源和力量,贵州气象部门深度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高度参与应急指挥调度的每一个环节。
这种“融”是融入大局与凝聚合力。贵州省政府将气象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研究部署和推进气象工作的机制。在高位推动下,贵州建立起了决策气象服务直达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信息直报机制。同时,气象与防灾减灾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也更加坚实。他们联合印发了多项实施意见和协作机制,共同应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无数次共筑防线,最终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生根发芽。自2022年起,贵州省委组织部与省气象局每年举办一期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黔贵大地上,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正不断健全。但要真正答好这道“保安全”大题,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将气象预报预警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
贵州气象部门给出了答案:开拓思路,先行先试。他们推行了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智能服务终端,并依托这一智慧高效的“大脑”,在强降水过程中提前转移群众,获得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肯定。同时,贵州气象部门还将预警信息影响范围与用户位置数据和电子围栏技术融合,开展基于位置的气象灾害预警靶向发布研发,实现了预警发布时间的秒级优化和范围的精准扩展。
2024年6月28日,桐梓县再遭强降水,土壤近饱和,防汛压力大。该县领导在县气象局指挥,多部门联合会商,依托占据整墙的大屏——县级防灾决策平台。该平台利用三维GIS、大数据、AI等技术,整合18部门数据及6000余监控,为多灾种调度指挥提供科技支持。借此“智慧大脑”,桐梓县预转移186户489人,获防汛指挥部认可。此平台为贵州气象部门推广的服务终端应用成果。
近年来,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持续推动大数据产业的探索实践。贵州气象部门也紧扣地方发展部署,大胆拥抱新技术,开拓新思路,将数据打造成为驱动预报预警信息“跑赢”突发性、极端性气象灾害的关键引擎。
这份主动作为的“锐气”和先行先试的“胆气”,一直贯穿于贵州气象部门推动预报预警“发得出、送得到、叫得应”的探索之中。如今,依托前期探索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多灾种预警可通过多种渠道融合应用,实现多源预警“点域面”秒级靶向直达,社会公众覆盖率达98.75%。
从贵州气象防灾减灾的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作为和护佑民生福祉。贵州打造了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着力点,让气象灾害预警发挥先导性作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份答卷不仅是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贵州气象部门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的生动写照。(王苗人 本报记者 刘延平 摄影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吴道全应邀在第三届中国生态产业创新大会上介绍研发成果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