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繁花》剧中至真园酒家的原型位于上海市黄河路上的苔圣园酒家,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中新社
在上海国际饭店门口排队买一袋蝴蝶酥,到“鲜得来”吃一份排骨年糕,然后到黄河路逛一逛;如果订不到和平饭店的套房,则可以在楼下吃一顿悠閒的下午茶……近日,随着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大陆电视剧《繁花》热播,在两岸掀起了“繁花热”。到上海寻找《繁花》景点打卡的游客里,有不少台胞的身影。有台青向大公报表示,《繁花》在岛内是一个很流行的话题,所以他们特地去了上海实地打卡,把热门的拍摄点都走一次。此外,有在上海的台胞看完《繁花》后专门去购买原著,准备过年回台湾把这本小说送给亲友们分享。\大公报记者 张帆、苏榕蓉
“《繁花》堪称上海平民小吃大赏,剧中的‘汪小姐’和‘宝总’同吃的排骨年糕,我们也跟着排长长的队伍买过。”台北市民沈树毅兴奋地告诉大公报记者,在元旦他和朋友一起去了上海,还在《繁花》的拍摄地打卡。他们找到了剧中的场景,例如,黄河路、“宝总”的和平饭店办公室等,感受到了剧中的时代氛围。“上海真的很好玩,《繁花》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上海,触动了台湾民众的心。”
沈树毅表示,“《繁花》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座两岸文化桥梁。剧中呈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风情,让台湾观众领略到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到了上海亲身体验,也真实感受到了电视剧对细节还原的匠心独运。”
在沈树毅看来,《繁花》通过故事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让两岸观众更真实感受到剧中角色的情感历程,从而产生共鸣,为两岸同胞提供了解彼此的窗口。“对于优秀的影视作品,两岸同胞都有着相同的品味,《繁花》在两岸都引起热捧和共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了。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
过年回台向家人赠原著
来自台南的王小姐近日观看了沪语版《繁花》,感觉格外亲切,早前她把自己与家人游览《繁花》拍摄点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引来不少点赞。王小姐在上海生活了13年,虽然剧中很多地点都去过,但是看完《繁花》后还是很想重温一次。她笑称自己的丈夫就是一个男版“汪小姐”(做外贸业务的)。“我个人特别喜欢王家卫的作品,所以这次去打卡,我还特别模仿了‘汪小姐’在剧中跟‘宝总’过元旦的穿着、发型。”
王小姐说,最近《繁花》是她与亲友们的热门话题,“我跟台湾家人说,过年要把原著带回去给他们看,就是不知道他们到时候看得懂看不懂,因为书里有很多上海方言,但能借此多了解上海,我觉得很有意思。”
王小姐认为,繁花虽然讲的是沪语,说的是上海,但在香港、台湾也有不少粉丝,关键在于有好的文学作品作为底子,加上好的创作班底和团队,从而制作出一部好的作品,而且两岸本就同根同源、文化相通,容易引起共鸣。
和平饭店多次接待台胞
在众多的《繁花》经典场景中,最热门的就是黄河路与和平饭店,其实这两个景点与沪台交流、两岸交流都有深厚渊源,尤其是和平饭店,多年都是许多赴沪的台湾参访团的必到之地。1998年10月14日,第二次“汪辜会谈”在和平饭店和平厅举行,达成“两会开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话”等四项共识。2014年2月13日,时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时任台湾方面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在和平饭店茶叙。去年4月,赴沪访问的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也曾在和平饭店与在沪台商座谈、餐叙,并欣赏了和平饭店特有的老年爵士乐队演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积电美厂缺工 3纳米芯投产无期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