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台湾青年在北京参加“京台青年生活节”,为产品试水,加速对接市场。
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提供帮助,是这些年台湾青年李伟国的事业方向。他频繁地在北京、成都、珠海之间当“空中飞人”,结识初来乍到的台青,成为他们的“创业保姆”。这7年间,在他协助下孵化的逾千家初创企业中,台资企业就有近百家。李伟国表示,“大陆的发展机遇是世界级的,我们不能错过。大陆每个巨大的转变都实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不再是旁观者,我们是亲历者。”大陆市场广阔、机遇多样,即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依然有着较强的韧性。他希望自己的创业经历能够启发更多台青。\大公报记者 朱烨北京报道
李伟国第一次去大陆是在2008年,当时与父母一起过完春节后便回了台湾。直到2016年,在台湾工作了5年的他忽然发觉,似乎已经看到了事业的“天花板”。“5年后,甚至10年后的样子,一眼就看到头了。”他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于是毅然决定前往北京,想在14亿人的广阔天地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器
初来乍到的李伟国先是在大陆找了份工作,待环境适应后便有了更高的志向。“我想帮助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工作、安居乐业,想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大陆、感受其中的魅力。”于是,在2017年4月,他成为了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器──“华灿工场.北京空间”的合伙人兼总经理。
加入华灿工场时,包括李伟国在内一共才三个人。“刚开始会有些力不从心,面对各行各业的台湾青年,我当时掌握的资源完全没办法覆盖到他们的需求,所以有些焦虑。”李伟国回忆称,“后来渐渐调整了心态,尽可能地走出去,参加会议、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希望掌握更多的资源。”他将到访台青的诉求认认真真地记在了笔记本上,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进行配对,帮到大陆创业的台青们牵针引线。当微信普及后,他又将每个好友的事业领域和所处地域进行了备注,有助于资源对接。
后来,以北京为起点,李伟国逐渐将公司发展到了成都、珠海和昆山,目前已有千馀家企业入驻“华灿工场”。他说,在成都孵化的企业中,就有大陆企业邀请台湾企业做顾问,共同研发产品,“优势互补之下,对双方都有增益。”
2022年,李伟国创立了四川葳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标是将传统文化理念与当地产业相结合,并协助台资企业注册公司、提供办公场地、与大陆青年一起举办嘉年华活动、制作手工艺品等。创立葳乐,与他之前在华灿工场的经历很不一样。“华灿需要做对接、招商、拜访、推广等较多工作,而葳乐是以活动导向为主,用专案形式推进项目,灵活性更大,但难度也更高。”
“那晚只睡了一个小时”
自从创立葳乐后,李伟国的生活里再也没了“按时下班”这四个字,尤其在活动筹备期,常常是一个又一个的会议接着开,活动举行前夕还得熬通宵。“我记得去年2月在四川成都宽窄巷子办活动,当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现场、做好布景等。一天一夜的时间,我只在车里瞇了一个多小时。”
2023年11月,由李伟国负责的京台青年生活节在北京举行,其中,有20多个摊位来自台湾青年。按照规定,食品摊需要拿到相关单位的审批才能出街,李伟国去办手续时心里还在打鼓,生怕出什么纰漏,没想到办事人员一听说是两岸交流活动,当下就表示非常支持,并且很快按照章程帮他办理了相关手续。“活动给了小微企业对接市场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测试产品机会,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收入。”他认为,台青来大陆创业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人脉”,而参加上述活动,多与企业和民众等进行交流学习,就是融入大陆市场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台青必须抓住的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胞走进福建安溪感受茶乡文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