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高校体育场地开放,需让公益与效益的和谐共生 

2024
08/26
20:40
中国新报
分享

 

        近期,大学体育场地是否应对公众开放及是否收费引发热议。免费派认为公办高校资金源于财政,应免费开放;收费派则主张维护成本高且影响校内师生使用。同时,有市民反映部分大学尚未全面开放,体育场地开放更无从提及。(8月24日 工人日报)

 

        在全民健身热潮中,高校体育场地作为公共资源,其开放程度对全民健身至关重要。面对人均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高校场地开放成为关键。但如何平衡公益与效益,保障健身权益同时确保场地可持续运营,亟待深入探讨。

 

        公益属性是高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根本原则。公办高校的体育场地由国家财政投资建设,其本质属性为公共资源,理应服务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免费或低成本向公众开放高校体育场地,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更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这种公益性的开放,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在强调公益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高校体育场地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场地维护、设施更新、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适当的收费作为运营成本的补偿是合理的。但这种收费必须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经过物价部门的核准和公示,确保其非营利性质。通过合理的收费标准,既可以保障高校场地运营的可持续性,又可以避免因免费开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为了更好地平衡公益与效益,高校可以积极探索与第三方合作的运营模式。通过与专业团队合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场地资源,提升场地利用率和运营效益。例如,杭州师范大学引入橄榄球省队校办试点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率,还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支持。此外,高校还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金,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体育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既有助于高校减轻经济负担,又能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发展。

 

        政府在高校体育场地开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应加大对高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一方面,要明确高校体育场地的公益性质,鼓励高校积极开放场地资源;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高校在运营过程中不偏离公益轨道。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以减轻高校的经济负担,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场地开放是一项兼具公益与效益的复杂工程。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收费、创新的合作模式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高校体育场地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为全民健身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又要确保高校场地的可持续运营,实现公益与效益的和谐共生。(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孙杨复出!首战夺冠!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