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增强民族团结聚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4
07/01
10:17
中国新报
分享

 

        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考察调研,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了解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等情况,强调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此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摘帽奔小康、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翻开新篇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条件,各族群众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有序流动,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更加坚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从全国来看,民族地区在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各民族地区紧握发展这把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在发展中寻求最优解。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各民族携手并进,正在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动人场景,在全国各地处处可见。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上,开行着几十对公益性慢火车,把民族地区、偏远地区链接在一起,保障了各族群众工作出行、求医问诊、走亲访友等需求。在云南大理洱源县郑家庄,汉、白、彝、藏、纳西、傣、傈僳7个民族170多户人家和谐共居,各族群众手足相亲……2012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命名205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已经拓展到企业、乡村、机关、社区、学校等各种社会单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推动各民族文化更加创新交融。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在“六一”之际参加“石榴籽祖国行”主题队日、“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搭建起各民族展示风貌、交流互鉴、情感交融的舞台……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持续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目标越宏大、任务越艰巨、形势越复杂,越需要巩固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筑牢战胜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确保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张全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胡扬平:六月之韵十首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