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永远的孝与孝的永远

2024
08/14
18:28
中国新报
分享

 

         摘要: “参花杯”征文 《劝孝良言》云:“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著名学者、作家、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怀抱一颗孝母之心,真诚追寻行孝敬老的当下意义,同时,启动一颗作家精湛的艺术匠心,无情解剖过往岁月自我不孝之罅隙,为已然远逝的母爱......

 

永远的孝与孝的永远

肖智群

 

         《劝孝良言》云:“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著名学者、作家、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怀抱一颗孝母之心,真诚追寻行孝敬老的当下意义,同时,启动一颗作家精湛的艺术匠心,无情解剖过往岁月自我不孝之罅隙,为已然远逝的母爱,为着自身人性的复归、灵魂的安放,勇毅直面作为儿子的失责甚至失德,数易其稿终成二十七万言的长篇纪实散文《娘》。彭先生接受采访时坦言,这是他献给母亲节的礼物。《娘》甫一问世,便以感人肺腑的孝道力量,让读者为之动容落泪,为之扪心自问。鲁迅文学奖得主李骏虎评价道:“我认为散文比小说畅销是没有天理的,除非它是一部精品,而《娘》就是这样一部精品。我相信它不仅仅是在当代,在以后也会久远地流传下去,因为它写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主题,共同的情感。”凝神静气阅读《娘》及其相关报道、评论文字,细细反复体味领悟,深刻之中带给了我关于力量、关于品格、关于行动的三大随想。

 

       随想一:孝行沐浴着母爱的光辉,一往无前的姿态必将保持到永远。

 

       “当娘听我讲我不愿做瓦孔雀和白眼狼时,躲在一角,喜极而泣。十八年的千辛万苦,换回儿的这一句话,就够了。”《娘》里的娘就是这样一个极容易为儿子的成长而把苦难忘脑后的人。

 

       “娘说,只要你找到媳妇,我一天被你媳妇打三餐,都欢喜。”为了儿子的幸福,“娘”更是这样一个甘于牺牲的人。

 

         古语曰:“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于儿女,无不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爱,乃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正如《诗经》所言:“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娘”是湘西大山深处一位土家族草根娘,迫于生计拖儿带女三度改嫁。可面对儿子成长将遭遇种种阻碍,她毅然决然离婚“避险”,自此寡身,以中国山村妇女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与隐忍坚韧品质,支撑起整个家庭,并竭力扶助儿子复读三载走出深山野岭,开拓有别于先辈的另一种人生。

 

       在《娘》里,作者当初却对娘的付出觉得理所应当,对娘的爱不能理解、嫌弃、心生怨恨、粗暴相向……比照常人写亲情、书孝心,一味正面炫耀亲属友爱的光焰、个人孝行的高尚,生怕人设受到一星半点的损害,可谓耳目一新,真实可信,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有人说,这比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的自传《忏悔录》更为真挚坦诚。试想,倘若没有真的孝心,怎敢撕开自己的灵魂给天下人肆意品评呢?那会是藏都藏不及的。

 

        其实,书中儿子对娘一直秉持着爱与孝,只是他的表达方式出了偏差,人家的孝字后面是个顺字,他的孝字后面是个拗字。不孝,他怎会在娘生病时急得四处乱窜?不孝,他怎会在同学侮辱娘时大打出手?不孝,他怎会走到哪一定要把母亲带到哪,并想尽法子引着娘卖掉老宅子跟他一起去过“城市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伟人成其为伟人,也是先做好了平常人,才有“伟”的境界与天地的。犹记得,媒体披露的习近平与其母亲执手漫步的画面,何其温馨有加。2001年春节,习近平公务在身,不能跟父母亲团聚。母亲知悉此情,便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深情叮嘱道:“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多少年来,习近平谨记母亲教诲,夙夜在公、勤勉为公,聚精会神尽着“最大的孝心”,将孝父母与孝天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你看,真的孝一旦沐浴着母爱的光辉,便能产生出多么磅礴伟大的力量呀!

 

       随想二:公道清廉涵盖在孝的品格内里,必须永远挺其于人生前列。

 

       “有出集体工非常积极的,队长一喊,就第一个出门到集体干活的地方了;有不积极的,人家干了几杆烟的活,才磨磨蹭蹭地到达,干活时揣奸把猾,不断地假装要喝水、解手,放工时,却第一个扛起农具,溜回家里。这就是我娘经常嘲笑的‘上工如拉纤,放工如射箭’。”在《娘》里,娘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儿子要走正道、守公心。

 

       “娘”的话与“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经典教诲异曲同工。先是集体出工磨洋工,再是自私自利,再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最终就是中饱私囊、违法犯罪。倘若不堵住磨洋工的眼前歪道,就可能让人不知不觉走向这条不归路。

 

        清人王永彬《围炉夜话》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中华孝文化中的孝顺父母,是孝道人生的肇始,更是人品养成的肇始,须臾马虎不得。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说:“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能为别人服务吗?当然不会。”据报道,国务院直属机关工委将《娘》作为学习读本,号召以《娘》中的“我”为镜子,重新审视自我,重温孝道亲情,抓紧公民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领导干部在《娘》的读后感里写道:“如果我们越过了红线,掉进了深渊,受伤害的、受重创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家里的父母和家人,他们也无辜地承受因此而带来的方方面面的羞耻和后果,更要承受损失尊严的极大压力。一个家庭可能因此而垮散,父母上辈可能因此而折寿,儿女下辈可能因此而抬不起头来。腐败也会弄丢父母,弄丢妻子儿女,弄丢家庭,廉洁连接着平安,廉洁连接着家人,廉洁连接着尽孝。”这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孝,清正廉洁的孝,官品官德的孝。正是基于此,湖南省绥宁县组织骨干文艺家沿着“娘”生活过的湘西花垣、保靖、永顺、古丈四县,进行为期5天的主题采风活动。与之毗邻的湖南省洞口县则专程请来彭学明与全县领导干部面对面说“孝”,落脚点在于以清廉修为孝敬父母,进而孝敬国家。

 

       随想三:孝的行动务必惜时如金,永远拖延不得。

 

       “月光醒了,可以再回到天空;鸟儿累了,可以再回到森林;儿女没有娘了,就再也无处安生。没有娘的家,是残缺的、空虚的、没有生气的。没有娘的孩子,再大的孩子都是无家可归。人活一百岁,都得有个娘!没有娘,你的财富能够买到整个江山又怎么样?没有娘,你的权力能够统治整个世界又怎么样?你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现在,我就是那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我把娘弄丢了。我无家可归了。我再也看不到娘天天站在阳台上目送我远去、等着我回来了……”彭先生在《娘》里痛心疾首如是。

 

       “孝顺父母要搭早,不要今晚推天明,一旦父母撒手去,后悔莫及罪千层。”痛定思痛,彭先生发出了一声声悲情的呼喊。

 

       “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个人都想规避。《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晚清重臣曾国藩旗帜鲜明倡导:“只有一件事情不能拖,那就是孝。”曾国藩原本是个有名的大孝子,亦要求和支持身边人们恪遵孝道孝行。1851年,曾国藩在朝堂上直言朝政时弊,惹怒了咸丰皇帝,当即被打入大牢。消息传入曾国藩府中,仆人们觉得好没甜头、盼头、奔头,更怕受到株连,于是一个个逃命而去,有人临走时还不忘将府中值钱不值钱的东西一并顺走。不久,皇恩浩荡,曾国藩官复原职。待他病恹恹出狱,回到府里,往日热闹的景象不再,连同管家在内只有三个人倚门迎接他。待曾国藩病刚好转,忠于职守的管家立马向他请假,说要回去探望病重的老母亲。可曾国藩这回一反常态,没有接口答应他,而是转身去了财务室。就在大家错愕之际,曾国藩回来了,一脸严肃地命令管家:“你去库房带上四百两银子,明天赶早回家吧!”管家知道府中经济拮据,使劲推辞。曾国藩正色道:“唐管家,人这一辈子,只有一件事情不能拖,那就是孝。我们虽然没有多余的银子,但只要节约一点,勤奋一点,总不至于到了饿死的地步。可老人家的病,无论如何也不能拖啊!”话音一落,顿时,满屋里唯见孝的光芒。青年毛泽东曾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服的不仅仅是个孝字,更是人生奋斗的终极意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母不孝何以孝天下?孝敬父母,理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课,时时刻刻的行动。

 

       一部《娘》,生动地诠释了中华孝文化永远的至伟至大,永远的至清至洁,永远的至纤至悉。混沌远去,忤逆尽消。掩卷叹服,一片明媚春光飘于眼前。“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的声音回响在耳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穿越百年的对话,暑期红色文旅超燃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