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夏夜乘凉
魏新敏
我的家乡是临湘市詹桥镇,与湖北省通城县交界是一个典型山区。我的老屋叫老官坡,呈燕窝型,我们这个屋场是由八个天井、八个大堂屋组成,屋连屋、户挨户,共有24户人家,136人,都是同宗同族,一脉相承。每家每户只有二间房,太拥挤,住不下。房屋的设计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是明清时期遗留下的建筑,是张谷英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后,为了改善住房条件,陆续拆掉老房子,盖上新房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故乡江南的小村,暑热似乎格外漫长。入夏了,爷爷说,好热呀,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不久入了暑,爷爷又说,热在三伏呢,三伏要不热,五谷就不结;好不容易脱了三伏,爷爷却还是摇着那把陈年的大蒲扇,莫急,莫急,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呢!奶奶早就在准备夜饭了,夏季的菜园子,总让餐桌上的人味蕾涌动。豆类有大豌豆、青豆、黄豆,瓜类有苦瓜、丝瓜、南瓜、瓠子瓜,时蔬有四季豆、长豆角、茄子、空心菜、地瓜叶、西红柿,关键还有辣椒,作为每一道菜的配角,却又常常反客为主。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屋里的温度还是那么舍不得离去,闷热的空气让在屋里的人满身流汗,大人们不得不赶快吃饭、洗澡,走出屋外去乘凉。乘凉,在我们当地叫“歇凉”,意思是天气炎热,找块阴凉的地方歇歇。此时田野里蛙鼓喧天,乡村之夜祥和而温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开始有了一丝凉风从山口吹来,井塘边水田里的蛙虫憋了一天的嘴敞开鸣着,树叶也似乎松了口气,摇曳着碧绿妙曼的身姿。
我们这个屋场有个-朝天门,朝天门前500平方的大禾场里,各家各户陆续有人不约而同搬了椅子、凳子、竹床过来,笑呵呵来到禾场上,是一棵高大的千年古枫树,“大树底下好乘凉”,自然成了争抢的“宝地”。没多久,就坐满了人。男女老少,光着膀子的,摇着蒲扇的,吸着旱烟的,肩膀上搭条毛巾的,手里还端着一碗饭的,或者端着一把缸浓茶的,光溜身子打着赤脚只穿一条短裤嬉闹的小孩,好不热闹。有热心的人,抡起大竹扫帚,将禾场一天下来的垃圾扫成一大堆,都是些碎屑、枝叶、家畜的粪便,烧起了火,烟雾里夹杂着一股农家特有的香臭交加的味道,为乘凉的人驱赶着讨嫌的蚊虫。我们小孩最喜欢听堂哥讲故事,他虽然识字不多,文化不高,但讲起《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却扣人心弦,抑扬顿挫,我们想象着,回味着,有时我躺在凉床上仰望浩瀚星空,《牛郎织女》的故事百听不厌,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牛郎与织女的同情。玩累了,孩子们就跑回大人身边,躺着竹床上,头顶星河灿烂,仰望漫天星光,扳着手指头数星星。这时,只见一只只萤火虫,在场地上飞舞,蓝莹莹的光,一闪一闪,飘忽不定,多像天上掉落的星星啊!南朝萧绎《咏萤》一诗比喻很形象,也很生动,“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美丽轻盈的萤火虫,吸引着孩子们,追逐着,大叫着,抓到一只,便“咯咯”嬉笑不已。宁静的夏夜,便被这纯粹的欢乐,搅动着,充溢着,荡漾着……刚学会“囊萤映雪”这个成语,我便找来一只大玻璃瓶,抓了好多萤火虫放进去。事实上,萤火虫释放的亮光,根本无法照清书本上的文字。那时,心里还有疑问:难道过去的萤火虫,要比现在的还亮吗?但,这并不重要。童年快乐的记忆,就像夏夜的萤火虫,一直在脑海里发光,点亮我长大后的乡愁。这,就足够了。在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哪家有人去世,哪条河淹死过人,哪块地埋有坟墓……心里多少有些恐惧。有时候,乡村的夏夜,会将这种恐惧放大。纳凉时,大人们经常串门,聊着聊着,便开始讲“鬼”故事:村东大桥下面,有个白胡子老头;村西那户人家,媳妇死后作怪;村头的老祠堂里,有黑白无常出现……说得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听着听着,便脊背发凉,冷汗涔涔。看见夜风中摇动的树影,便疑是鬼怪化身,大气也不敢喘。偶尔,一只莽撞的夜蝙蝠,“呼”的一声飞过,便会吓得失声大叫。看着孩子们瑟瑟发抖的可怜样,大人们忍不住哈哈大笑。后来才知道,那些“鬼”故事,是大人们编造出来的,专门吓唬小孩子,让他们不敢到处疯玩。我小时候胆子小,特别怕黑,但长大之后,我从不惧怕走夜路。是不是那时夏夜的“鬼”故事,练就了我现在的好胆量呢?那会儿的天,特别低近、特别清凉,仿佛人就躺在星空中间。坐到夜深才散。有时躺在凉床上,任凭蚊虫叮咬也不愿进家,大人们一次次催促,直到“更深月色半人家”时,才回到十分拥挤古老的房屋,洞一般的窗户,里面像蒸笼,特别是蚊帐里,空间狭小,像闷缸,手摸席簟火热烫人,几个人睡在里面的确难熬。不久我在妈妈的蒲扇下好久才进入梦乡。
在这宁静的乡村夏夜里,荷叶、荷花在池塘里随风轻轻摇曳,清香袅袅,萤火虫在飞舞,蟋蟀在弹琴,蝉在鸣唱,青蛙在欢歌,仿佛在演奏一曲轻快的田园歌谣,小河的水依然在哗哗流淌,与虫鸣、蛙声互相唱和。夜深了,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回家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正是农家人的生活常态。年少时的每一个夏夜,我们都在故事的包裹里乘凉。这样一直到1982年我父母调到忠防中学教书时,然后我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美丽古老的老屋场,渐渐失去了少年的天真与快乐,走向远方追求诗和梦想。可在无数夏日夜晚一个人独处时,少年时在晒坝乘凉听故事的惬意,梦牵魂绕,成了一种无法磨灭的乡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电风扇普及,发展到现在空调普遍,晚上在外乘凉的人已经很少了,麦秆扇也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生活圈,成为了古董
老屋的夏夜,少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多了份宁静与纯粹。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天空显得格外辽阔。星星如同被撒在黑色天幕上的钻石,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引领着人们走进一个神秘而梦幻的世界。在这样的夜晚,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宁静。白天的忙碌与疲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人们或坐在门前的竹椅上,或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惬意。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宁静的画。它让人们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沉浸在这份美好与和谐之中。在这里,人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而今回首,小时候夏夜里的乘凉,渐行渐远,终成心底一段刻骨的乡愁,这份曾经拥有过的乡村情趣已经成为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作者简介:魏新敏,1968年出生,现为临湘市委党史研究室党组成员,詹桥镇人。当过营业员、秘书、记者。爱好文字工作,曾有多篇新闻、论文、征文获奖。《浅谈县级地方志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获湘志杯征文二等奖;《鸽鸣声声醉》获十三村征文三等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史志工作转型》获“三个天天见”征文二等奖;《临湘国有药店实行民营》获同仁堂杯新闻大赛二等奖;《龙窖山“领头雁”一记羊楼司镇龙窖山村党总支书记潘梅芳》获振兴带头人征文优秀奖;《朱德是张亚巨入党介绍人》荣获“建党一百周年”征文三等奖;《千里亲情移动连》荣获移动征文优秀奖;《万鸟相约黄盖湖》荣获“向往家园全国文学主题”征文三等奖;《老牛亦解韵光贵》荣获“老兵留光影”征文三等奖;《党啊.我心中红太阳》获“喜迎二十大.向党说心里话”征文优秀奖;《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映初心一记全国模范教师.湖南优秀党员杜三军》荣获湖南省“喜迎二十大.有话对党说”征文二等奖。《老牛亦解韶光韵 不待扬鞭自奋蹄》“邮储银行杯 老兵留光”征文社会组三等奖.《一片丹心护青山 瞭望哨上映初心——记临湘市五尖山林场陈水秀、张银华夫妻的事迹》荣获“秀美林场”征文优秀奖.《清廉似荷分外香》“忆初心 感党恩 颂清廉”征文入选优秀作品.《小渔村的蝶变》一文获全国文学大赛“向未来出发”征文的三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华国锋关注临湘人民送瘟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