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福建永安:“非遗+研学”活态传承戏里春秋

2024
08/20
19:52
中国新报
分享

 

       “人间春月花开时,八八六年有故事。三王携母到昆岗,早出开闽金钥匙……”连日来,在福建永安青水畲族乡的大腔戏剧院里,首次亮相的研学版《开闽摇篮》剧目打破了沉寂许久的大腔戏剧院,多支“非遗研学”之旅慕名而来参观学习。

 

         近一周来,畲乡迎来新一轮“非遗研学热”,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3岁的60多名少年儿童带着对非遗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加入到“传承经典,共享非遗”永安大腔戏研学训练营系列活动,开启了一场探寻戏曲精髓与民俗之美的奇妙之旅,让一度静默的剧院重焕欢声笑语、人气火爆。

 

永安大腔戏研学活动。戴安琪 摄

 

        大腔戏剧院里,台下,孩童们并排端坐,目不转睛;台上,小演员们粉墨戏妆,悠扬童声、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用缕缕戏音、纯净之韵,激情演绎着戏里春秋,再现了畲族的历史风云。伴随着莹莹火光、锣鼓声声、嘹亮唱腔,让剧本中的英雄人物栩栩如生,鲜活再现。

 

         研学课堂创新开设了表演唱腔绝学、经典折子研学、表演身段研学、角色化妆研学、元素剪纸文创研学等课程,从戏曲起源、剧种流派、戏曲行当到表演技巧、常见乐器、经典剧目,潜移默化把少年儿童带入了“看得见”的故事情节里,让孩子们尽情乐享着非遗文化之博大精深。

 

元素剪纸文创研学。戴安琪 摄

 

        “大腔戏唱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白兔记》《双鞭记》等传统剧目演绎着古老传说和百姓故事。特别是此次研学汇演的新编剧目《开闽摇篮》,将百年畲乡的‘闽王与畲 休戚与共’汉畲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别样精彩。”青水畲族乡宣传委员廖美英说。

 

         永安大腔戏也称大门腔,拥有400多年历史传承,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大嗓子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戏”而得名,是福建解放以来发现的最古老剧种,源于江西弋阳一带,形成于明代中期,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现仅存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

 

        近年来,青水畲族乡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为抓手,建立完善文化引领、保护传承、送教培训、节日展演、研学活动、非遗传承人申报等机制,全力推动非遗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让原本深藏于乡野民间的传统技艺、习俗活动纷纷打破地域限制,跨出了“山门”。

 

        “非遗+研学”的火热态势,持续蔓延于畲乡各个角落。在丰田村,一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考察团队走出书斋,以青春之笔,问道于田野,在戏曲文化的土壤中,乐此不疲地认知、发现、钻研,尽情体味着非遗文化的精髓与神韵,躬身践行着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大学生研学之“缘起弋阳”。凡芷文化 供图

 

        “为打破人们对非遗‘这么近,却那么远’的刻板印象,我们创新将研学产品向非遗主题化、体验化转型,助力畲乡文旅高质量发展。”青水畲族乡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钟美芳介绍,永安大腔戏--大学生研学之“缘起弋阳”,是畲乡精心打造的“行走的非遗课堂”,也是活态传承非遗、加速文旅融合的又一新举措。(黄中泉 戴安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暑假文旅盛宴,点亮百姓生活,激活市场活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