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回娘家的路上,我总会朝着方山岭上那个挂在半山腰上的村子多望一眼,因为那里住着我的表姐一家。那里地处偏僻,山高路远,条件极其艰苦。第一次同母亲去表姐家时我才十一二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朝前延伸,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屋场,到达一个小水库后就开始翻山越岭,一级一级的石阶,走了大半个上午才到达他们家。眼前三间黑魆魆的泥巴房,除了基本能支撑生活的一些桌椅外,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家具。一扇老大门可有些年分了,门口一面几米高的石磡,仿佛一站到边边上就要掉进脚下的深渊,至于其他的也早没什么印象了。
再一次来到表姐家,时间已经过去38个年头。深深的皱纹已经爬满表姐那历经沧桑的脸庞。年近八十的她,听力几乎丧失,行动迟缓,像极了我那个去世多年的大姑妈。表姐一生命运坎坷,在她36岁那年,我的前表姐夫出远门做手艺,客死他乡。那时她已是五个孩子的妈妈,看着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选择了狠心改嫁,两个孩子留在婆家,一个孩子远送他乡,自己带着最小的两个娃改嫁到白羊田镇双泉村磡下组,就是那个挂在半山腰上的偏远小山村。表姐夫先天性耳聋,眼睛残疾,和表姐成家时是个年近四十的单身,但他为人忠厚,勤巴苦做,真诚待人。两年后,他们又生育两小孩,本来就困难的家庭就更难了,一家人一年到头守着山坡上干旱的一亩三分地,足不出户,连温饱问题都难解决。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个笑话,说一个老头在外耕田,数好了有七块田要耕,可耕到第六块田时,第七块田怎么也找不到了,最后发现是刚刚放下的蓑衣斗笠把那丘田给遮盖住了,这差不多就是表姐夫家的当时生活现状。
由于我们有着巨大的年龄差异,成家后也少有来往,只是偶尔从母亲那得知表姐家里的一些信息。前几年还听说表姐夫做了件让人费解的事:2015年,脱贫攻坚的政策惠及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关怀下,市里派驻的扶贫干部通过村干部的介绍第一时间来到他们家了解情况,因表姐夫、表姐本身加之上了年纪,近乎丧失劳动能力,几个孩子没有门路务工在家,无所事事。看着在贫困边缘越走越远的这一家人,镇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商量着怎么帮他们家脱贫致富。春节过后,扶贫干部给他们家送来两头小黄牛、两百只小鸡苗,这下可急坏了表姐夫,他就像一只井底的“蛙”,他说现成的钱物可以接受,活物坚决不要,养不好怕担责任,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后来通过扶贫干部跟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且答应等牛和鸡养大后负责帮他们销售,这才勉强答应。乡亲们知道了这事,都笑话表姐夫傻,只认得钱,殊不知这些牛、鸡长大了可以卖更多的钱。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村干部和扶贫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他家的情况有了改善,两个孩子通过介绍外出打工,慢慢的也有了一点积蓄。前几年,国家房屋改建的帮扶政策又惠及到他家,他们拿出自己那点微薄的积蓄,在政府的帮助下,拆掉了那三间黑魆魆的泥砖房,建起了一栋漂亮的一层半的小楼房,结束了几十年来晴天晒雨天淋的艰难生活。
前几天,我去老家办点事顺便去了趟表姐家,表姐高兴地告诉我,她家门前装上了一排路灯,带着我屋前屋后看,一遍又一遍地念叨:“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们家都不知成了什么样子!”听着表姐动容地讲述着,眼中流露的是满足、幸福,她说穷苦了大半辈子,老了老了还沾着了党和政府的光。回家的路上,想着表姐刚说的那些话,心里突然有了一阵感动,看着眼前家乡的巨变,宽阔的公路笔直向前延伸,别致的楼房让农村人不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脚下的稻田透着一片金黄,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想着人们日益幸福的美好生活,真应该感谢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无论你身在何处,长在何地,都有党和政府的贴心关怀,你都能惠及到党的春风化雨。 ( 谭凤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戏比天大”:李湘玲与邵东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