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童年往事

2024
11/11
19:06
中国新报
分享

 

童年往事

文/孙学清

 

     “人生五十已成翁,身体零件敲警钟。肩上纵有千斤重,依然笑对迎寒冬”,在抖音中偶然看到这首打油诗,受其启发突然感悟,自己也已是翁的年纪悄然成翁了,也许是发现年龄越来越大的原因,怀旧的心理也越来越严重,自觉不自觉地总回忆起一些童年往事,往事历历在目也难免产生几分感叹。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总会自然不自然地习惯用自己童年艰苦的经历,教育子女后辈如何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习惯。但我平时总感觉,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不是很容易让子女们理解和接受的,甚至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最佳目的和效果。确实是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条件的不同,不同层度会导致生活的方式方法甚至标准难免也有所不同,何况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人,对待问题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思路也应该有所区别。曾经见过邻居家小孩就以“你喜欢你就回到贫穷的年代去生活”的话语,极不奈烦的口气回应过其爸爸的说教,让邻居很是尴尬一时不知所措。亲自见证身有感受的我在儿子面前,就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去引导了,除非有时候儿子产生好奇的心理主动问及,除非是纯粹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儿子讲述我童年的经历和往事,让儿子在猎奇中潜移默化去思索去理解去判断,不带明显的观点。记得有次带儿子去五尖山游乐场游玩时,玩的正欢的儿子突然问起我小时候,是否也玩过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的问题,但当得知我根本没有这些东西和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充裕的时间玩耍时,立即露出诧异和不相信的眼神,随之又若有所思,反正儿子现在在花钱方面绝对不大手大脚的。

 

 

       确实,作为出生在长江岸边一个偏僻小村庄的农家子弟,由于当时家乡交通极为不便,家庭条件也不宽裕,加之又缺乏玩耍的场地和器物,而且一有空闲时间,还要帮父母干些农事家务活,的确是没有什么东西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时间去玩的,童年娱乐生活是相对单一甚至简单的,但我们也有玩的最忘形的时候。在夏季的傍晚,我们趁着父母正在忙农活,无瑕管及我们,几个一起长大匆匆忙忙做完家庭作业的玩伴,便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乘着朗朗皎洁的月光,绕在家长们“双抢”刚刚成片堆起来的稻草堆周围,玩起你追我赶捉迷藏的游戏。这时有的伙伴想方设法钻进躲藏到草堆里,有的尽力爬上趴在草堆上后一动不动,有的保持距离悄悄跟在找寻人的后面,一般是很难发现不容易找到的,除非是自爆行踪有人故意提醒。这时候时间是很容易过的,待忙碌完的大人们反复催唤我们回家后,我们这群玩得很是得意忘形的小伙伴们,才依依不舍极不情愿地各自离开。即使被稻草擦磨得浑身发痒,即使准会换来父母的一顿责骂甚至责打,但下次玩耍起来又是不会在意全然不顾。当然,责骂之后能在家长的带领监视下,来到坐在长江岸边的石头上,洗一个冷水澡,更是惬意和舒服了,浑身的痒不是荡然无存,也至少是消除了很多。

 

       小时候家里是很贫穷很拮据的,记得自己开始记事时,我家住的还是非常简陋的茅草屋,邻居家里条件好的,就用泥土与稻草渣和泥,请人帮忙制作成一块块厚实的泥土砖块,再用这砖块建成宽敞明亮也算洁净的房子,很让童年的我心生嫉妒和羡慕。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些蜂蜜准会在这些土砖上钻出一个个小洞当作窝,飞进钻出翩翩起舞,很是让人喜爱。这时也是我们很兴奋很渴望的时候了,我们准会想尽办法,找来一个稍微大点的小瓶子,将瓶口对准洞口,再用一根细细的小木棍小心异异地伸进洞里,轻轻地将蜜蜂引诱出来,生怕将它们弄伤弄死,然后让他们钻进小瓶里供我们玩耍观赏,很是得意甚感好玩。有时候也会不注意间被蜜蜂扎了一下,虽也疼痛但马上将被扎的地方含在口里,用吐液进行消毒,也自我安慰地感觉无所谓了。

 

       我总感觉,那时候的冬天是要比现在寒冷得多的,特别是我们居住在长江岸边,河风袭人,温度更低湿度更大,有时候脚后跟、脚掌旁、手掌边、耳坠下,甚至是脸上准会长出冻疮来,奇痒无比。这时见我们很是难受,大人们只好用手帮忙轻轻搓,用毛巾帮助热水敷,希望能缓解缓解一下伤情伤痛。可每次面对雨雪天气后,屋檐下结成粗长不一的冰凌,我们又完全不顾生冻疮的难受,争先恐后地拿起木棍竹杆去敲打冰凌来。特别是假如发现了一个又粗又长的冰凌,肯定更是得意和兴奋,就像考试得了满分,得到家长老师们夸奖似的。有时候还不管冰凌卫生不卫生,不顾冻伤伤情会不会加重,尽情玩弄吃舔起自己亲手敲打或摘下的冰凌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家长们见后既心疼又生气,肯定避免不了又是追赶着我们一顿打,这种场景绝对狼狈不堪令人好笑。每当听到我们提及生冻疮难受的往事,儿子总会露出诧异不惑的目光,问起我们怎么不戴帽子手套,不围围巾,不用热敷,甚至可以穿毛靴等等,全然不知当时物资的缺乏和经济条件的不允许,完全不懂当时我们生活的贫困潦倒与无奈,加之当时我家人口多负担重,更是很贫穷的,雨雪天气能打把雨伞或穿双雨靴,那是很奢侈的事了,偶尔顶多能分别穿穿木屐,戴戴斗笠,或披块胶布薄膜去遮雨,也该是值得尽兴和满足的时候了。后来也想,儿子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也可理解,毕竟他们没有身临其境亲身经历身有感受,接受这样信息的渠道也不多,有些东西是要靠自己去感受去领悟的。

 

       相对来讲,虽然冬天让我们难受,但我们小时候还是喜欢过冬天的,准确地讲,是喜欢在冰冻天气中,下起鹅毛大雪的日子,可惜现在是很难看到了。那时候的每个冬天,绝对是会碰上这样的天气的,甚至一个冬天会下上二三场大雪,这时候不一会地上准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积雪,包括结冰的河渠沟塘面也是,到处一片银装素裹。这时候我们玩的项目玩的途径也就很多了,堆雪人打雪仗自不用说,有的还学着鲁迅笔下润土的模样,玩起了捉鸟的游戏。有的眼法准的,拿着自制的弹弓去射杀小鸟,有的甚至爬上树枝去掏鸟窝,都定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收获,很少有空手而归的。踩踩高跷,滑滑雪板也是很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惜我家是没有雪板的,只能用自家的长条凳,艰难地背到长江大堤上后,再沿着别人滑得光滑的地方,将凳翻过来,从堤面一路欢歌滑到堤脚,也是很开心很惬意很刺激的事了,有时候即使凳仰人翻,也全然不顾,还是欢声笑语惊呼不断。记得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兔年年三十的傍晚,在陪伴家人给故人坟墓送灯烧香祭拜时,还捉到了一只窜进坟地活蹦乱跳的白色兔子。很可惜的是,由于气候变暖等诸多原因,现在也很难发现和找到当年快乐过冬天的感觉和乐趣了,当然也不可能去守株待兔了。

 

        小时候家里生活是很清苦很节约的,有次不经意间提及我们读书时用过了的作业本,还总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利用,在发挥草稿纸作用之后,还要放进茅厕,也就是现在的厕所卫生间里,当作卫生纸使用,真有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感觉,儿子听后又是一脸茫然,更是觉得不可思议。当然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是不知道也难理解我们童年生活的艰辛与拮据的。但作为鱼米之乡的老家,有时候感觉餐桌上还是有点东西吃的,春耕生产期间,父亲在用牛犁水田的时候,总能捉到几条鳝鱼鲫鱼什么的,也可改善改善伙食。总感觉那时候野生动物是很多的,稍微在一个水坑里,就能捉上几条小鱼。有次在田间帮忙父母干完农活后回家时,见路边渠道里一个脸盆大小的小水坑里,好像有东西在蝚动,忙本能地跳下去一探究竟,结果竟抓到了七八条六七寸长的小黑鱼,让全家人又美美地吃了一顿。记得小时候家乡乌龟脚鱼也是很多的,大人们在割油菜等旱作物时,一般是能发现一只二只这些东西的。记得我家还住在茅草屋的时候,一天深夜,一个三斤多重的脚鱼,好像一只脚还有问题,竟然爬进了我家屋里,在房间窗檐下的簸箕上爬得沙沙作响,把父亲吵醒后很容易就来了个“瓮中捉鳖”。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生产队也总要统一组织组民干塘捉鱼的,有次大人们在一个叫溪尾沟的地方干塘捉鱼时,我就顺便也捉了一桶乌龟,要知道,当时均认为是骚乌龟的这个东西,是很少有人钟爱想要爱吃的,不像现在已成稀罕物,人们总是想办法找着吃,但我却把它当作宝贝似的,也让家里人饱餐了一顿。说内心话,在家乡对于打鱼摸虾捉鸟抓青蛙之类的事情,我是不擅长不内行的,每每见玩伴提着一些“战利品”,也只能投去羡慕的目光。稍微长大后,每到夏天田野水塘沟渠蛙声一片的时候,也经常会跟着二哥屁股后面去抓青蛙。二哥打着手电筒前面寻抓,我提着蛇皮袋子后面装,每晚总能抓上几十只回来,那时候青蛙又多又肥又大,有时候一个地方还可抓上两只,一般小的是看不上不愿抓的。做得一手好菜的母亲,烹饪青蛙的技术更是拿手味道更是鲜美,所以每次要出去抓青蛙时,我总是高兴地手舞足蹈非常开心。当然,每次出去抓青蛙时,二哥总要反复提醒我,走路时慢点轻点不要讲话,生怕惊吓走青蛙。其实我提袋子也必须认真的,把袋子抓紧不及时不到位,也怕青蛙从袋里跳出来跑掉。我也很搞不懂,当二哥的手电筒光线照着青蛙的眼睛时,青蛙就会一动不动,好象等着我们抓似的,二哥抓青蛙的技术,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有时突发奇想,我现在身体非常健壮的原因,是不是小时候吃多了这些营养丰富滋补身体的野生东西的原因?见儿子露出很惊吓很难理解的目光,知道儿子心意的我,忙解释当时这些东西还不是禁捕的野生保护动物,甚至麻雀还当作害虫来对待,可惜现在这些东西真的很难找到了。今年暑假期间休年休假时,回老家陪伴父母居住了几天,但在老家居住的日子里,是很难听到蛙声一片的声音的,连野生的蟮鱼小鱼小虾都少了好多,很是疑惑与遗憾。不过听大哥说,随着现在生态环境的越来越好,特别是农村农作物不再打烈性农药和长江十年禁鱼后,一些鱼类鸟类又逐渐慢慢多了起来,前段时间,在家里院子里,还发现了一只二三两重的小乌龟。确实,很容易发现,在绿树成荫的我家院子里面,一些麻雀等鸟类又明显多了起来,经常有些大胆的鸟雀飞进我家里,有燕子来我家筑窝繁衍生息。

 

 

       小时候的一个春节,我们曾参与舞龙庆祝节日的事情,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以前在我们老家春节期间,是经常有划彩船舞龙玩狮的,那时候家乡缺电少电视,也只有弄这些东西丰富乡村节日文化生活。春节前,大人们准要把上年度谨慎保管起来的龙具请出来,重新维修加固和装扮一下,特别是龙头,肯定是要用涂料重新点缀换然一新的。我们老家村庄是沿长江大堤堤脚外侧一字排开建设的,每当年三十的下午,吃过团年饭的大人们,准要将维修好了的龙请到村庄下游的长江岸边,去举行一个祭祀仪式活动后,才一路杏花村从村头到村尾开始舞龙的,也就是按顺序逐家逐户拜年。玩龙是很有讲究的,不可越雷池半步,反正绝对是不可以玩逆水的。组建一个舞龙队伍,至少要二十多人,虽然一次舞龙只要十几个,但加上替换和敲锣打鼓作技术指导搞服务的,这些人都是必须要的,而且还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否则人更多。这些舞龙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强壮,又要热心公益喜欢热闹,因为舞龙是件很辛苦又很技术的活,要求也是很高的,一般农户家鞭炮不停,舞龙也是不停止的。龙头不仅重,而且一动牵动龙全身,所以玩龙头对体力对力量运用要求更是很高的,也是舞龙中最辛苦最操心最费力的事了。正在舞龙不可停时,舞龙的人实在受不了了,只能稍微放慢节奏边舞边换人,换完人后再重整旗鼓又舞出高潮来,这时肯定是锣鼓喧天,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确实人头攒动壮观热闹。那时候作为生产队队长的父亲,是很热心这件事的,记得我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经玩伴的提议,想那一年由我们这群年纪不相上下的玩伴,组建一只舞龙队伍来,顿时得到父亲们的满口称赞和极力支持。在一个身材高大年纪稍微比我大一点的一个叫千才的玩伴的带领下,一只舞龙队伍很快就组建起来,当然龙头也主要是他把持了,舞龙身的我偶尔也把他替换下来稍微休息一下。我们是在大人们完成既危险又庄重的祭祀仪式后,才接过龙从村头玩到村尾的,那个春节,也是鹅毛大雪冰雪未融化的天气,舞起龙来更是辛苦艰难。但每到一户均提前准备了鞭炮、茶水、香烟、茶果相迎,很是热情,我们的兴趣也更加高涨,待五六个小时舞龙结束后,我们虽都是精疲力尽,全身流汗湿透冒烟,虽泥浆溅的全身都是很是狼狈,但都还是很开心快乐乐此不疲,赢得一片赞扬和赞誉。这也是我小时候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双抢”时,学校是要组织我们去帮忙捡稻谷的,而且以捡的多少进行表扬奖励,当然我们干劲是十足的。在放学后放假里,我们也是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大人们干些农活做点家务事的,有的玩伴插起秧来很是利索,可是我是很害怕插秧的,都说小孩无腰,但是我就是插起秧来腰酸背痛,对插秧有种恐惧心理,以后父母就很少要我做了。爷疼幺仔爹疼长孙,那时候我做的最多的事是放牛和做饭,放牛做饭都相对是轻松活,我深知这是父母亲特意照顾我干轻活的,放牛的乐趣自不用说,我也曾在《家乡水牛印象》一文详细记叙过,记忆深刻。特别是每逢春夏雨后初晴天气,天空中挂着一轮多色的彩虹,望着一望无垠涛涛长江江面上,来往如织如梭大小不一的货轮客船,自己则骑在正在长江大堤堤身吃草的水牛上,吹着习习凉风,青蜓小鸟上下飞舞,甚似一幅诗情画意的油墨风景画,我也如痴如醉很是惬意,也很令人心旷神怡泌人心脾。

 

       童年的记忆是那么纯朴,记忆中的童年是那么纯真,虽然也有磨难和艰辛,但磨难中让我学会了勇敢和艰韧,在艰辛里领悟了勤劳与珍惜。童年的往事就是一本励志又不可复制的教科书,简单又纯粹,温暖又明亮,婉如天空中皎洁的一轮明月,照亮着我内心最深处的梦想与希望,指引伴随着我走向诗的远方。

 

 

       孙学清,湖南临湘人,本科学历,退伍军人,基层工作多年,现供职于政府某部门,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先后在不同媒体发表新闻、散文、调研报告等文章千余篇,作品相继在国家部委、省、岳阳市级征文中获奖,并收录于十余本专著和中国人大年鉴,其中散文《母亲的小店》一文收藏于中国当代作者代表作陈列馆,著有专辑《心灵的轨迹》一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雷山:欢庆苗年
下一篇:孙毅:云朵上的“青泥岭”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