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全国林草领域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持续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造林种草1800万亩。去年,我国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40年“双增长”,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1月23日人民网)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土绿化,离不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衰,则文明衰,没有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部署,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国土绿化走出了一条科学、生态、节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土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我国绿色还不够多、不够好”“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国每年造林面积都在1亿亩以上,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生态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中国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攀升至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按照规划,到2035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实践证明,大规模国土绿化是解决我国缺林少绿生态短板的必由之路。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特点。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4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美国宇航局卫星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地球不断“变绿”,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至少占到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25%,而中国对全球绿化贡献的42%源于植树造林……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不仅绿化美化了中国的山川大地、城镇村庄,也持续引领全球绿化事业发展,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中国造林,全球受益!”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中国的主基调。当下的中国,森林和草原覆盖近一半的国土。这是中国的生态家底,日益浓重的绿色正在神州大地上铺展开来,亿万人民正在共建共享绿色家园。如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鲜明标识标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调“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铺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卷,为全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罗建华)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