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论断不仅指出了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而且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构建一个能有效集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于一体的创新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且必需的环节。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优势,更好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国有企业是创新活动的支柱
国有企业的创新支柱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在理论创新、核心技术突破等“卡脖子”的基础问题上作用显著,国有企业在原始创新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能为全社会的创新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联结社会各方、提供基础设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科技创新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主体。
原始创新是实现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顺利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能否取得重大突破,因而保障原始创新的顺利进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在这一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例如,我国大型民用客机技术、火箭技术,以及卫星导航技术的突破都是由国有企业牵头完成的,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具备相应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可以在应用创新领域带来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例如,华为历来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其在产业创新上已实现5.5G的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验证,并于2024年初正式发布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必然要求相应的基础研究设施作为支撑,以满足必要的能源、算力与信息传递需求。国有企业是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科技创新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主体。此外,推动科学技术实现的集成创新也是当下突破核心技术难关的重要手段。实现科技集成创新需要知识的广泛传播与交流、推动各项技术的融合发展,鼓励不同创新主体在不同研究领域和不同研发项目之间展开通力合作,互相借鉴学习。因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的,且同社会各方关联紧密的国有企业,既有优势也有责任去牵头知识与技术交流共享,为集成创新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支柱作用。
民营企业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
作为开展创新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是实现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有力地保护并调动民营经济强烈的创新意愿,是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民营企业在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方面更具优势。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交流平台,积极的创新氛围、昂扬的创新精神和高涨的创新热情则是推动科技持续创新的有利条件。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竞争激烈。若想从这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时刻保证自身技术与产品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开展创新的生力军,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更多是一种自发行为,并且由于民营企业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它们的创新热情会极大地感染周边的社会环境。新产品的不断问世,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产生更多商机,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意愿。可见,只有调动了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改善了它们对经济发展的总体预期,才能通过它们强劲的辐射作用激发市场与社会的整体活力,为实现国家层面的重大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开展跟随创新的重要主体,肩负着将科学技术切实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社会财富和社会福祉的重要任务。它们应市场需求而生、分布广泛、经营研发灵活,这使得它们在包括技术工艺完善、功能开发等跟随创新领域更具优势。跟随创新的顺利开展是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的关键环节。模仿吸收、市场导向是跟随创新活动的两大基本特征。通过灵活响应市场需求的实时变动,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跟随创新主体,可以在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与创新活力协同提升的同时,更好惠及社会福祉,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体系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原始创新是推动社会创新的根本所在。原始创新的成果往往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成果,或者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使用的原始技术,它们难以直接投入市场,创造经济价值,从而难以为下一次原始创新完成积累,使两轮原始创新之间出现明显的断代。原始创新本身往往缺乏自我推进的内生动力。这时,跟随创新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因为跟随创新是实现科学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环节,它的顺利开展能将原始创新推向应用,从而为下一次原始创新积蓄力量,保证原始创新开展的连续性。反过来,原始创新是跟随创新的根本,对跟随创新具有强烈的带动作用。只有原始创新不断取得重要成果,才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商机,为跟随创新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两种创新过程相辅相成,一旦有一个过程中断,创新过程都将陷入停滞。因此,只有坚持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传统技术的革命性升级以及前沿技术的培育孵化才能维持一个不断代的趋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具有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措施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加以推进。
第一,健全完善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我国科技人才总量规模庞大,急需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科技人才。应当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衔接性,支持企业成为人才“引育用留”的主体。
第二,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其创新支柱功能。应当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让它们主动进军战略新兴领域,争当攻克技术难关的排头兵。督促国有企业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以鼓励自主创新为导向的薪酬制度与中长期激励机制。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要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同政府、高校、研究所、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紧密联系,在提供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科研信息交流平台与协同创新机制,为建设更高级别创新联合体提供支撑。
第三,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引导民营企业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并为其提供创新保障。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确保市场运行的透明度,促使更多民营企业选择改良生产工艺、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的良性发展模式,并最终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兜底保障,分散民营企业开展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在事前,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设立特定的创新贷款项目和补贴项目,帮助民企顺利完成创新的前期准备。在事中,要鼓励民企主动加入各种创新平台,同其他创新主体联合起来,相互学习,共同克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关。在事后,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各类保险减少失败企业面临的损失;另一方面,则要做好对成功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保障企业的创新权益。
(冒佩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讲席教授;杨浩宇,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权基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分基地研究员;郎旭华,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渤海油田最大天然气处理厂正式供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