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用青春谱写奋斗之歌

2024
05/05
08:54
经济日报
分享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接力治理锁黄沙

凌晨5点左右,郭玺就起床了。6点多吃过早饭,开着水罐车到取水点与同事们集合,分配一天的浇水任务;然后和大家一起开车前往造林区域浇树,一直忙到傍晚。

这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一天的工作。春季造林接近尾声,为新栽的树苗灌溉刻不容缓。“我在林场里算是年轻人,多干点是应该的。”郭玺说。

今年39岁的郭玺是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管护员,他对这片沙生灌木林有着特殊感情。古浪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河西走廊东端,原有沙化土地239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0%以上,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郭玺的家,就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八步沙区域。

20世纪80年代,古浪县土门镇有6位老人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在八步沙组建了集体林场,郭玺的爷爷郭朝明便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郭玺就开始跟着父辈在沙窝里种树。“治沙确实是个辛苦活儿。从小我就想,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以前,每年到了工地冬季停工的时候,郭玺都会回到家里,帮家人一起治沙种树,来年春天继续外出打工。

2016年冬天,郭玺回来种树时,发现老一辈治沙人都上了年纪。他坦言:“我心里很纠结,到底要不要留下来。”郭玺回忆说,他准备外出前,想再走进林场看看父辈种的树,梭梭、花棒、红柳……这都是老一辈坚持下来的成果。郭玺被眼前看到的一抹抹绿色打动了,决定留下来继续干这件伟大的事。

经过治理,如今的八步沙已成为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8公里多、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

但是,八步沙林场的治沙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持续向沙漠纵深挺进。今年春季造林,八步沙林场栽种各类苗木500多万株,打草方格的稻草用了700多吨。

“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守护好这片绿色。”郭玺说。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印奇——脚踏实地创未来

“所有行业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再做一遍。”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首席执行官印奇说。身份核验、楼宇通行、仓储物流、交通出行……旷视科技的核心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加速落地。

2011年10月,印奇与两名同班同学创办了旷视科技,这是中国最早一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之一。当时23岁的印奇想法很简单。“学这个、看好了、就干了。”印奇说,“这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选择,一群理工男凭着探索技术的初心,想通过努力让技术创新改变社会。”

恰好学习的专业是前沿领域,当时人工智能赛道雏形未显。成立几年内,旷视科技通过保持技术领先拿到数轮融资。

评价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要看研发方向是否正确,更要看是不是长期坚持投入。印奇希望,通过技术突破证明旷视科技存在的价值。

几年下来,旷视科技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和应用算法层均有关键技术布局。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实现商业化。

“早期依靠融资,我们增强了研发实力,完成了初步的商业化,但终究要依靠自身经营造血把自己养活。”印奇坦言,需要尽快使公司达到商业收益与研发投入平衡的良性运转状态。

从1到100的商业化难度并不亚于从0到1的技术突破。在印奇看来,技术有自身的成长曲线,关键在于要找到技术能够发挥最大价值增量的地方。旷视科技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近年来致力于降低应用门槛、赋能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物流业、手机、汽车等行业开展深度合作。

“作为一名科技创业者、一名企业经营者,要在技术上争口气,更要着眼长远、脚踏实地,推动整个行业向好发展。”印奇说。 (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平——造出大船向远航

“船舶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人员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重工业行业,造船需要有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天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平说。

从一线调试员做起到任职项目经理组织船舶建造,再到如今成为企业负责人,40岁的朱平已在船舶建造行业深耕了17年。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带领团队先后完成风帆巨型原油船、智能巨型原油船和绿色生态巨型原油船等多项船舶建造工作,助推巨型原油船技术革新。

2022年12月,朱平成为中船天津公司负责人。当时,中船天津公司成立刚满1年,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朱平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带队前往先进船企调研交流,引进高效的作业流程和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以点带面推进生产技术转型升级,带领企业迈上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4年1月,受国际航运市场等因素影响,客户希望中船天津公司比合同期提前两个月实现船舶完工交付。朱平得到消息后立即响应,全力组织生产建造。2024年3月28日,船舶以提前合同期140天的成绩顺利完工交付。

“与朱平的合作一直都非常愉快。他是一位优秀的船舶建造者,在项目管理上更是展现出过硬的业务素养。”地中海航运公司驻厂经理亚历克斯说。

“专注、严谨、肯吃苦,是船舶行业技术人员都应具备的品质。我要勇做创新试点的先行者,做甘于奉献的奋斗者,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笃行不怠、逐梦前行,用奋斗之姿态、奋斗之汗水,为祖国的造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朱平说。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浦东海事局海区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詹春珮——乘风破浪展风采

身穿海事执法戎装,戴着墨镜和安全帽,“90后”姑娘詹春珮手持步话机站在船头,指挥水手与驾驶台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完成解缆、收缆等一系列船只离泊操作。

谁能想到,这位看着瘦瘦高高、安静内敛的“90后”姑娘,已经在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工作了10余年,从见习生、三副、二副、大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经历过20多起海上重大搜救任务。目前,詹春珮已成为中国首位公务船女船长。

2013年,詹春珮进入上海海事局工作。恰逢那一年我国第一艘兼具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列编。从入行伊始,詹春珮就有志于登上这条船。

对自己第一次操纵船舶的情景,詹春珮仍历历在目。“那次船长让我指挥船舶转向,我既紧张又激动,下舵令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詹春珮说,航行值班期间,驾驶员直接执行船长的命令,掌握着整条船的航行安全。

詹春珮的成长离不开她对海洋事业的执着。2020年,詹春珮任职大副。同年,以詹春珮为领衔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海巡01”轮成立。她说:“每位船员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就能保障船舶安全;每位工作室成员负责一块专业领域,我们就能实现长板效应,在远海搜救执法领域发挥更大效能。”

今年2月1日,詹春珮升任“海巡01”轮船长。“11年前我选择了航海,梦想是成为一名船长,如今我实现了当初的梦想。船长不仅是身份、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詹春珮带领团队,奋战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安全的一线。 (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陕西渭南绿盛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石宇锋——青春浇灌农业梦

4月20日,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官道镇粮食生产综合服务基地开工建设。“这是一个有着农田耕种管收烘储全产业链的粮食服务基地,建成后将为农户提供粮食晾晒、烘干、仓储等服务。”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宇锋说。

“90后”石宇锋原是名军人,2012年退伍后,回到老家,扎根农村发展。“提到农民,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时代在变,在我看来,农村有很多机遇,要用新思维、新技术去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石宇锋说。

2016年,石宇锋组建了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吸引来20名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和菜单式服务,包括病虫害统防统治、土地改良等,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石宇锋说,他还带领合作社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如今,从种植到植保、田间管理等,合作社的产业链条逐步打通。截至目前,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全程托管小麦2.7万余亩、玉米1.3万余亩。通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近年来合作社托管的小麦亩均产量稳定在1200斤左右。“目前,合作社每年营业额达到800万元左右。”石宇锋说。

随着在农业领域干出一项项成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石宇锋先后获得“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陕西好青年”等荣誉。

谈起返乡这些年的体会,石宇锋坦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了年轻人广阔的舞台。我要继续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青春浇灌农业梦想,把农业当作一项有奔头、有希望、有收获的事业来做,把家乡建成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石宇锋说。 (经济日报记者 雷 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下一篇:中匈“一带一路”年会:深化合作 共筑发展桥梁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