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连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筑牢防灾减灾堤坝,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火灾、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这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敬畏心理,努力认识灾害规律、主动防灾减灾。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谓不怕意料之中的情况出现一万次,就怕意料之外的偶然情况出现一次。这既是朴素哲理,也是过往经验。今年为厄尔尼诺次年,根据气候长期预测,预计今年汛期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发生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我们要把该想的问题都想到,把能做的工作都做实,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充足提前量,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的堤坝。
做足防灾宣教,增强全民防范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灾减灾重在“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应结合本地区灾害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灾害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防灾避险常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常识匮乏,不仅影响灾时自救,还很可能将他人置于危险之中;避险能力强大,不光可以保护自己,还能够助人脱离险境。我们要结合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强化宣传,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类科普场地,组织公众开展现场或线上体验活动,让群众在亲身体验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要通过广播电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组织行业专家,发动基层力量,推送防灾减灾科普作品,让防灾减灾知识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下好减灾“先手棋”,做到“防患于未然”。灾害无情,人可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方针,建立健全各项防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要“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在每年的抢险救灾中,各地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救援、第一时间开展道路抢通和电力设施抢修工作、第一时间下达救援物资……无数个“第一时间”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为此,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不仅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更应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我们要不断细化工作举措,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常态化开展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险救援。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只要我们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切实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长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用好“信用修复”金钥匙,开启市场活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