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保护耕地应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2024
07/09
14:39
中国新报
分享

 

      近日,湖北省严格按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细则,对全省103个县2023年度耕地保护情况进行考核,15个考核优秀的县共获8000万元奖励,奖金分别为80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

 

      今年是全国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之年。湖北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状。2023年以来,全省发起“非粮化整治”和“找地运动”,找回流失耕地144万亩,坚决守住6925.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两道红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些地方节约用地意识还不够强,违法违规占地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严守耕地红线,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稳总量、优布局、管用途、严追责”,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护好耕地,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及时纠正制止、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的行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零容忍”管住新增问题,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离不开耕地质量这个“关键变量”。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各地可通过开展农田连片整治等措施,实现粮田变良田、小田变大田。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创造新辉煌,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到2022年底,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2023年又新建和改造提升了8611万亩。

 

       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强化耕地生态功能。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是保护耕地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农药、化肥和农膜污染是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不同程度影响了耕地生态水平。近年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都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情况持续改善。在广东,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积极探索生态沟渠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在浙江嘉兴,全力打造的生态高标准农田应用“稻田+生态沟渠+水塘(河浜)”“稻田+生态沟渠+生态塘”等治理模式,不仅有效实现了稻田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减少,还助力了乡村游等生态产业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是根本。我们要勠力同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耕地保护、管控、考核、监督等各个环节多管齐下,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改善耕地质量,不断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努力构建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新格局,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的沃土,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长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