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再次重申了“减负”不等于“减责任”“减担当”的原则。这一重申不仅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深切期望,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基层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此,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出台减负措施,旨在为基层干部松绑解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形式主义的减负现象层出不穷,如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以应付上级检查,或沉迷于开会发文、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这些形式主义的减负做法,不仅违背了减负的初衷,更对基层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它们削弱了基层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助长了不正之风,破坏了政治生态,影响了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病根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追求“显绩”轻“潜绩”,致形式主义难遏。因此,为基层减负,要抓住政绩观这个“牛鼻子”。
强化思想教育,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衡量干部工作的“风向标”。但部分党员干部偏离正确方向,追求“显绩”以吸引领导注意,忽视群众真实需求和实质性进步,甚至制造虚假政绩。这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全面看待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展。加强党史和党纪教育,明确工作方向,改进作风,深入调研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常态化教育培训、典型案例警示等手段,促使正确的政绩观在干部心中生根发芽、付诸实践。
完善考核制度,纠偏政绩浮夸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纳入重要考核。为完善考核制度,需精准设定关键性指标,实现分级分类考核,以提升其科学性和精准度。同时,改进考核方式,通过指标分解、清单建立及动态管理,确保准确评估各级干部表现,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此外,强化监督问责至关重要,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将政绩观问题全面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及审计监督范畴,从而有效纠偏政绩浮夸之风。
激发群众监督,照亮政绩真实之路。群众监督是政治生态的清新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激发群众监督,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更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确保政绩的真实性。为此,需畅通监督渠道,鼓励民众发声;同时,强化信息公开,让权力运行透明化。
综上所述,为基层减负的关键在于转变政绩观,这犹如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唯有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让减负成果转化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秘全国首个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