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走出“忙碌主义”的怪圈

2024
11/04
06:37
中国新报
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干部却陷入“忙碌主义”的怪圈,虽整日奔波忙碌,但成效甚微。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基层干部的成长与发展。

 

       “忙碌主义”现象的核心问题在于,基层干部在面对繁重任务时,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他们往往陷入无尽的会议、报表和检查之中,忙于应付,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现实中,一些基层组织为应对上级检查,干部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台账、文档和PPT,而这些工作往往与实际工作脱节,无法真实反映工作成效。这种“忙碌主义”不仅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还导致基层工作陷入低效运转的困境。

 

       “忙碌主义”的危害显而易见。它容易使基层干部产生懈怠和麻木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出现“得过且过”的心态。同时,“忙碌主义”还会削弱基层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和水平。其根源在于基层工作中“痕迹管理”的异化,过分强调过程记录而忽视实际成效,使基层干部陷入无休止的表格、台账和文档之中,难以专注于实际工作。有效治理“忙碌主义”,需从制度、考核和实干三个层面入手。

 

        首先,从制度层面优化,简化考核程序,减轻基层干部负担。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应根据不同考核任务的特点,针对性地选用考核方式,合理确定考核程序,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可以推行“一站式”考核机制,减少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实际工作。

 

        其次,从考核层面改革,注重实际成效,避免形式主义。考核要看实绩、看实效,就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减少对过程记录和表面文章的过分关注。在考核基层工作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客观评价工作效果;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将其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等挂钩,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从实干层面提升,倡导务实主义,鼓励基层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鼓励基层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定期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同时,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基层工作的需求。

 

       治理“忙碌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全方位优化和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共同推动基层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七届进博会新闻中心开放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