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的浩瀚星空中,听花酒如同一颗曾闪耀却又骤然黯淡的星辰,经历了2024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曝光后,它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晚会如同一面照妖镜,揭露了听花酒夸大宣传和虚假营销的斑斑劣迹,随之而来的是责令停业整顿与全网销售的暂停。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将听花酒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会各界对其的讨论如火如荼,人们不禁要问:听花酒,是涅槃重生,还是仅仅做无谓的坚持?
听花酒,这款被赋予了“太上老君托梦”神秘色彩的天价酒,自诞生之日起,便伴随着种种非议。它宣称能够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保障男性功能、调节生理紊乱乃至抗衰老,这些近乎神话般的功效,让听花酒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无数眼球。然而,当央视315的聚光灯照亮其背后的真相时,一切华丽的泡沫瞬间破灭。180万的罚款,对于听花酒而言,或许只是其庞大营销费用中的沧海一粟,但它所引发的信任危机,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面对如此困境,听花酒并未选择沉默或逃避,而是以一种近乎顽强的姿态,试图卷土重来。在北京、成都等城市,听花酒的专卖店悄然恢复了营业,其广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32大核心城市的高端楼宇中遍地开花,覆盖了超过15万块电梯海报。此外,听花酒还计划在多家高端机场启动广告投放,以一种高调的姿态宣告其回归。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听花酒,我回来了!
然而,回归之路并非坦途。在白酒市场这片红海之中,听花酒的高价策略和相对薄弱的品牌基础,使其在短时间内难以稳固立足。尤其是在2024年,白酒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一些高端酒品如53度飞天茅台、五粮液等价格下滑,一些普通酒品都因高库存和经营业绩压力而价格倒挂,经销商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听花酒的高端化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更为严峻的是,白酒产量持续下滑,行业呈现头部企业挤压式增长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为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6%。当所有酒企都在集中精力处理库存时,听花酒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推崇高端化生津白酒。这种做法,无疑是在逆市而行,其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听花酒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其高端白酒的销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社交属性。然而,这种属性并不具备过多的文化基因,梦中的故事也很难建构出深厚的品牌底蕴。尤其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建立,托梦的故事有多少消费者会认可?在消费者日益理性的今天,单纯的社交属性已不足以支撑一个品牌的长远发展。听花酒的宣传声势虽浩大,但其市场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
白酒产量的微跌反映了市场需求放缓的趋势。人口增长放缓和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社会购买力不足、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以及高净值人群商务交流频次降低也导致了消费场景减少。
之前,听花酒官网主要展示的两款产品,标价之高令人咋舌。53度750ml的听花酒(精品装)标价58600元,而53度750ml的听花酒(标准装)也高达5860元。从2024年5月9日起,青海春天调整听花酒标准装经销商结算价,由原结算价格调整至3989元/瓶,价格仍然不太亲民。尽管线下门店已逐步恢复营业,但线上销售渠道仍暂未开放。这无疑限制了听花酒的市场覆盖面,也使其错失了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商机。
在信息比较透明,消费者不断进化的今天,安全消费已成为主流选择。无论是入口的产品,还是关乎钱包的消费决策,安全性都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在白酒行业的历史长河中,央视广告标王秦池酒曾经风光无限,因产品质量问题昙花一现。多少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经营产品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逐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基础,通过时间的积淀与消费者的反复检验,方能逐步扩大认知度,多年后才能形成品牌。
听花酒想要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摒弃过去的夸大宣传和虚假营销手段,回归产品本质,以诚信和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只有这样,听花酒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涅槃重生,而非无谓的坚持。
当然,听花酒的案例也为整个白酒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只有坚守底线,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听花酒而言,未来的路还很长,能否实现自我救赎,还需时间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听花酒能够汲取教训,以更加成熟和稳健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娄义华)
(本文作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春潮澎湃处 扬帆正当时—衡阳市节后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纪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