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赋能园区绿色发展
——衡阳市松木投创新模式破解能源困局
记者走进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发现一片片光伏板正悄然覆盖工业厂房的屋顶,储能电站与智能充电桩错落分布,勾勒出一幅现代工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生的图景。
由衡阳市松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松木投公司)投资4.3亿元建设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正以创新模式破解园区能源困局,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示范样本。
全链条布局构建能源闭环
作为湖南省首批“新能源+储能”示范项目,松木投公司依托旗下晟匠新能源公司的专业平台,构建起覆盖光伏发电、电能储存、充电服务的全链条体系。项目规划覆盖园区33万平方米厂房屋顶,通过分阶段实施形成65854.10KW光伏装机容量,配套建设3MW/6MWH储能电站及120个双枪快充桩,形成“自发自用、余电储存、灵活调配”的能源闭环。
在已竣工的一期试点工程中,装机容量达10万度的光伏系统稳定运行,为园区办公区年节约电费超10万元。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这种“屋顶光伏+智能储能+智慧充电”的三位一体模式,不仅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更通过削峰填谷优化电网负荷,使能源利用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1.8倍。
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面对工业园区的转型痛点,松木投公司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实施路径。由集团董事长挂帅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整合新能源智库专家、行业龙头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在湖南大学能源研究院指导下,项目团队创新采用“资源换技术”合作模式,引入光伏龙头企业提供设备支持,与宁德时代等储能巨头共建技术实验室。
科学布局凸显集约化优势。项目选址充分考量园区产业特征,将光伏系统主要部署在金属加工、化工等能耗密集型企业的屋顶,储能电站则邻近主干电网节点。晟匠新能源负责人算过一笔账:利用闲置屋顶相当于节约用地成本3000万元/年,而智能调度系统能使光伏发电匹配企业生产波峰,综合节能效益提升25%。
数字赋能驱动智慧运营
记者来到项目中央控制室采访,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大屏实时跳动着园区能源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的8000多个传感器,实现光伏发电、储能状态、充电需求的精准预测与动态调配。“这个系统就像园区的能源大脑”,运营主管演示着系统功能,当光照充足时优先向邻近企业供电,余电存入储能站;用电高峰时储能系统自动补充,充电桩则根据电网负荷智能调节功率。
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效益显著。系统上线后,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能源调度效率提升40%。园区企业通过专属APP可实时查看用能数据、预约充电时段,某建材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能精准掌握各车间能耗,配合峰谷电价政策,每月电费节省了7%。”
多重效益激活发展动能
项目的实施带来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红利。据测算,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0万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1.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2万吨。对于园区40余家规上企业而言,清洁能源直供使生产成本降低8%-12%,某新材料企业仅光伏用电每年就可节省电费200万元。
国有资产运营创新成效显著。通过盘活33万平方米闲置屋顶,项目实现“零增地”发展,国有资产利用率提升至95%。财务模型显示,项目运营期年均收入可达4326万元,投资回报率保持在12%以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晟匠新能源借此培育出涵盖设计、建设、运营的全流程能力。(通讯员王鹏宇 王雪晗 记者 符秋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松木电镀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