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湘商半在邵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邵商仍是一个活跃且有几分神秘感的群体。生长在潇湘腹地,不改霸蛮底色的“宝古佬”,作为一支来自民间的草根力量迅速崛起,从“地摊经济”起步,逐渐在全国形成庞大的“游商部落”,用脚步丈量南北;到如今,十万大军闯东盟,百万邵商遍全球,其从商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大,跨越山海,名动天下。
“邵商”的成功秘诀何在?
有胆有识,敢闯敢干:邵商将小生意做出大市场
“剪下的头发如黄金,我们以克称量收购。”指着车间内正在加工的假发制品,湖南邵阳阳光发品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唐泳介绍。
在一些人眼里,剪下的头发一文不值,但精明的邵阳人却将其做成了大产业。
邵阳市2004年成立首家发制品生产企业,20年来,邵阳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发制品生产基地。数据显示,邵阳发制品已占非洲市场份额的60%、全球市场份额的20%。
而这只是邵阳人抢占市场的一个缩影。邵阳市的服装、皮具、箱包等也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火机稳居全球市场份额的70%……
“邵商”的成功秘诀何在?有胆有识,敢闯敢干,肯定是第一位的。
“像收废品一样,收购并出售头发,通过加工变废为宝,既要胆识,也需谋略。”谈及自己创业经商的初衷,唐泳说,之前一些贩卖皮毛生意的邵阳人赚了钱,这给了他们启发。
在唐泳看来,中国劳动力富余,更重要的是亚洲人的发质适合做假发,而假发最大的消费者是黑人群体。由于黑人几乎不长头发,所以发饰就如服饰,系其生活必用品,市场需求巨大。
抓住商机,需胆谋兼具。唐泳的底气源自他长久的经验积累。他对假发已练就了自己的“独门绝技”:看一看、摸一摸就知道质量好坏,“懂行就是硬道理”。
成立于2004的阳光发品,拥有专利30余项,建有全球第一的高档顺发生产线,具备年产发条300万条的规模产能,居中国第二位。
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走出国门,亦是源于胆识和谋略。2002年的一天,在泰国旅游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他,说泰国市场上的箱包、服装销路好、利润高。而那时,邵东箱包正面临销售压力大、利润微薄的困境。虽从未出国,但刘纯鹰还是决定去泰国“闯一把”。在克服语言不通等多重困难后,他最终在国外掘到了人生的又一桶金。
一个不懂电脑、60多岁才起步创办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这让很多人不敢想象会获成功。“中国惠农网”的创始人姜仕,却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姜仕以前从事过养蜂等多种行业,与互联网完全不搭边,但他决定做农村电商平台,是因为他坚信农村电商未来的前景。
“有难度才有机会。” “只有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繁花》里的这句台词,正是改革开放以来邵商发展的写照。邵阳地处湘西南,三面大山环绕,资江冲开一阙,一路奔腾入湖通江达海。群山阻隔、车马缓慢,但求变求新的基因却一直藏于邵阳人的血脉之中。
明清时期,筚路蓝缕的宝庆商人从水运中寻得商机,顺流而下修码头、开商埠、建会馆,缔造出“宝庆码头”的传奇。改革开放,让邵阳人挣脱思想桎梏,凭借自己独特的胆识和谋略,并再次在商贸领域找到改变命运的突破口。
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第一条中国至老挝的友谊通道等,邵阳在全省、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创下多个第一,为湖湘民营经济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许多响亮的邵商名号不断显现。
一串串响亮的名号,让邵商形象更加丰满——他们有胆有识、敢为人先,让发制品、箱包、打火机……这些常人眼中的“小生意”,在海内外邵商手中却干成了一个个大事业。
吃苦耐劳,勇于开拓:邵商将小生意做向全球
“当得了老板,睡得了地板。”邵商成功的背后,少不了起早贪黑和风餐露宿,更少不了努力坚持、辛勤拼搏的付出。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大批邵阳人外出谋生,他们很少进厂打工,而是从“扁担”“地摊”“作坊”起步做生意,涉及服装、手机、药店、小五金、箱包等多个领域。
郑伯平是其中之一。家住邵东九龙岭镇的郑伯平家境贫寒,父亲多病,身为家中长子,他深知自身使命。1986年,17岁的郑伯平背个袋子只身去往贵州赶集卖百货五金产品。
3年起早贪黑,郑伯平赚来为父亲治病、为弟弟妹妹交学费的钱,也更加坚定了从商信念。1990年他奔赴广州,凭着一部小拖车,锲而不舍地叩开了广东五金机电市场大门,并创办“汇亿五金商行”。
不挑三拣四,是邵商的另外一大特点,谢茂便是其中的代表。1998年,谢茂来到佛山,因为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专业技术,他选择经营一家家政服务店。门店的服务项目里清理化粪池的业务最多,创业之初,谢茂都是亲力亲为。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成别人成不了的事。”正是这份坚持,谢茂的业务越做越大,2010年他注册成立雅辉环卫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环卫市政工程运营管理队伍,而后涉足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测量、市政设备维护等领域,如今公司发展在业内有口皆碑。
邵商不仅在国内开店,还有不少人到东盟国家,尤其是老挝、泰国等地做生意。如今回过头来看邵东人闯荡海外,大家更关注的是成功,却不知当年背后的苦难辛酸。
在老挝首都万象,有一条大道叫宝庆大道,是这座城市最好最宽的大道之一。万象市还有“邵东街”。邵东灵官殿镇人罗小群——最早来老挝闯荡的邵商之一。1999年,罗小群和妻子两人刚到老挝,没有本钱开店,只能挑着箩筐到乡下挨家挨户卖东西,几乎跑遍老挝北部所有地方。
“不会老挝话就打手势、按计算器,走到哪卖到哪,饿了就去老挝人家里讨点糯米饭,累了就睡在屋檐下。”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种走村串户“打游击”式的经营模式,让早期闯老挝的邵商对当地各个村寨的位置、人口以及老挝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都了如指掌,个个成了“老挝通”。
靠着挑货摆摊,罗小群积累了“第一桶金”,开始涉足水产养殖,规模越做越大。2015年,他创立老挝群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如今搭上中老铁路的“经贸快车”,把更多的湖南货销往东南亚。
…………
穷则变,变则通。一个个邵东人凭借着吃苦耐劳精神、善捕商机和快速行动力,从挑货郎、摆地摊做起,逐步发展为小商品贸易、实业投资。目前资产逾4万亿元、人数过百万的邵商,企业遍布全球。
务实拼搏,创新求变:邵商攀高逐新引领潮流
除了胆识、勤劳,创新则是邵商的另一个标签。
在位于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矗立着一座高159米的电梯试验塔。这是国内首个电梯和立体车库综合试验塔,如今已成为邵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该公司的创始人——“电梯女皇”何春梅。2009年,在丈夫的支持下,何春梅与合伙人共同成立了深圳亚洲富士电梯设备有限公司。丈夫负责技术,她则负责市场与销售。在珠三角地区,电梯巨头林立,三菱等头部品牌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作为一个普通的民族品牌,如何在这个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经历了焦头烂额、苦苦思索,很快,何春梅就让亚洲富士锁定细分领域:别墅电梯。当时,市场上的大品牌往往将别墅电梯视为“鸡肋”,何春梅却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她以高端别墅定制电梯为切入点,迅速锁定北上广深的高端私人客户,带领公司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2015年,何春梅将目光转向家乡邵阳,与丈夫在邵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并投入巨资建设新的电梯制造工厂。
回家乡发展几年后,亚洲富士电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自主品牌“亚洲富士”具有整机生产资格,产品涵盖乘客电梯、医用电梯、载货电梯、汽车电梯、扶梯、人行道等电梯品类,年生产能力1万台,无论是生产实力还是技术实力,在国产电梯企业中都名列前茅。
在何春梅的眼中,营销上的暂时领先并不可持续,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她积极引入高端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区别于市面上的立体停车场,亚洲富士研制的智能立体车库,无须驾驶者本人停、取车,智能系统可自动完成各个步骤。2020年,亚洲富士电梯成为湖南科创专板挂牌企业。
走进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手忙个不停,印刷、烧成、蚀刻、调阻、COB封装……数十种特殊材料,经过30多道工序,一枚小小的热敏打印片呈现在记者眼前。
“难归难,这项技术终于还是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公司董事长王共海拿起一枚成品感慨道。为攻克热敏打印片生产长期被国外“卡脖子”难题,本已事业有成的王共海回乡二次创业,成立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元潜心研发,全面掌握热敏打印片的设计、生产技术,建成第一条国产化热敏打印片生产线,企业挤进国内热敏打印片生产前三。
时间向前流动,邵阳商界先贤的热血传奇汇聚成为“敢为人先、通变求新、自强不息”之精粹的源头活水,再次唤醒镶嵌在邵商基因里的创新意识,引领一代又一代邵商驰骋商海、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从“湖南民企第一人”曾小山,打造出一个闻名遐迩的“铝业王国”到“中国城镇建设领跑者”傅胜龙,创办大汉集团,独创新型城镇化开发“一路一市一园”的“大汉模式”,深度参与30多个县、市、区的开发建设;从“锂电池大王”邓伟明,瞄准时代风口,投身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龙头企业,到粟武洪心系实业,毅然参与“老东家”改制,坚守主业、不断革新,最终实现邵阳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还有千万富翁孵化场“掌门人”唐任魁、“中国支付行业领导者”唐彬、中国“科技内衣教父”游林、修“渠”人宋杰锋、“智造匠星”谢向君,“裤子大王”蒋忠……
更有“微信之父”张小龙,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海波让“鸿蒙系统”横空出世,宣告着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软件操作系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纵横互联网的“宝庆军团”战将云集,成为互联网湘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持续释放神奇力量,演绎高峰对话、合作共赢、数字赋能、产业进阶、邵商回归等动人故事。不仅互联网领域,各行各业的邵商、湘商们和湖南在“双向奔赴”中相互赋能,持续释放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没什么好怕的,就是闯嘛。”湖南醇龙箱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清,也有着一股子闯劲。从传统渠道到网络销售,李刚清不停地寻找商机。2008年,来自埃及客户的一笔网络订单,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一手抓研发,一手抓市场,2016年,李刚清创立“醇龙”箱包品牌,专注于国际箱包研发。如今,他公司生产的箱包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邵东成为全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邵东箱包畅销欧美、东南亚,书包销量占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智能箱包产销量居全国三强。
3D打印出来的漫画人物、会行走的智能箱包、自动感应式打火机……在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琳琅满目的新奇产品吸引了记者一行的目光,邵商凭借务实拼搏,创新求变的品质,不断攀“高”逐“新”,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让曾一度被等同于“廉价低端”“邵东货”,变身成了引领行业潮流的“高新奇”,精品货,俏手货。
重信守义,抱团作战:邵商互帮互助共赢发展
邵商不仅“单兵战斗力”很强,更厉害的是,善于“抱团作战”。“大家都是亲帮亲、邻助邻,你带我、我扶你,一大家子闯老挝。”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抱团发展、互不拆台,是邵商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邵商赵战军,在越南从事商贸物流行业近20年,于2011年和其他邵商、湘商发起成立越南·东盟(湖南)商贸物流园,带动在越邵企、湘企抱团发展。
老挝鸿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科,是改革开放后闯荡老挝的第一批邵东人。起初,他在老挝乌龙赛经营“赛西宾馆”,为身在异国他乡的邵东人提供落脚、中转之地。1999年在老挝摩托车行业蓬勃发展阶段,他从代理销售到建厂组装,带动大批邵东老乡从事摩托车销售,网点一度达到500余家,创造了销售奇迹。
如今,李文科的事业版图已囊括摩托车组装和销售、地产、酒店、进出口贸易、工程机械、木材加工等多个行业,而他始终不忘助力老挝湘商发展。10余年来一直在为老挝湖南商会默默付出,为湖南与老挝的经贸文化交流牵线搭桥。
“我们从同一个地方走出来,家乡情怀永远都是需要维系的特有元素,古代的商帮如此,当今的异地商会也同样。”同样无私效力于商会的还有佛山市湖南省邵东商会首届会长刘军。
官方资料显示,在佛山经商创业的邵东人至少有5000人以上,企业在300家以上,为了收集整理商会资料,刘军、郑伯平、李哲等主要发起人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佛山与邵东之间,一家一家地寻找。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5月19日,佛山市湖南省邵东商会正式成立,以乡情、亲情、友情为桥梁积极开展服务工作,无论是项目资金、招商引资还是子女上学,事无巨细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该商会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颇有影响力的社团组织。
这些富起来的邵商,还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商道,回馈家乡。在杭州打拼多年的邵籍企业家蒋保强回乡投资,投身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在邵阳县开发弄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为家乡打造“金山银山”;商海沉浮数载的唐顺初携资金和技术回乡,推动邵东传统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亮国科技日产隐形眼镜4万片,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邵商回归,源于乡情,但不止于乡情。湖南正打造“身在湖南、办事不难”的营商环境,众擎易举推动邵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建、人才回聚。春雷响彻长空,大潮已然来袭,邵商闻讯而动。
地域有别,乡情不变,山川相异,意志趋同。邵商中的先行者,筚路蓝缕起山林,邵商中的后继者,也正在立足本土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记者 莫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雨花区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大会暨2025年迎新年会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