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新春走基层|公益慢火车 连结乡村与城市的温情列车

2025
02/06
09:37
中国网
分享

公益慢火车承德—兴隆县的6434/3次列车运行里程101公里,途经16个涵洞,8座桥梁。列车全程票价6.5元,开行36年来从未涨价,深受沿线百姓的欢迎。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高铁动车让我们快速高效地穿梭于城市之间。然而,铁路线上还有这样一批慢火车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公益慢火车”。在承德至兴隆县的铁道线上,一趟慢悠悠的6434/3次列车就是其中之一,它以独特而温暖的服务方式和浓浓的人情味吸引了无数乘客。正因为这份儿“慢”,它成为了紧密联结沿途区县农民与外界的纽带,三十多年来已累计运送旅客超过524万人。

这趟列车日复一日准点从承德出发,穿越16个涵洞和8座桥梁,用时2小时47分钟到达兴隆县。车厢外风景如画,车厢内暖心如春。对于居住在偏远山区的乘客来说,这列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中的“老朋友”。

新杖子站大筐队旅客数量较多,为此车间及车务段积极协调,将该站站停时间由2分钟延长至7分钟,方便旅客安全乘降。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大筐队”特色服务:为农民开辟绿色通道

6434/3次慢火车最引人注目的一大特色便是“大筐队”服务。这一服务源于一群长期乘坐该列车往返的山区农民,每到收获季节,他们用箩筐装满果蔬,通过火车将自家农产品运往城市售卖。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农民,列车特意延长了“大筐队”比较集中的车站停车时间,还在相关车站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车辆到站时,都会优先安排“大筐队”上下车。列车长和车站协调配合,帮助“大筐队”旅客快速安全乘降。列车员们不仅主动帮忙搬运大筐,还细心指导如何摆放箩筐,防止农产品受损。同时,列车还将车厢一侧的小座席拆除,改造成货架,方便旅客摆放货物。列车行驶中,乘务员会定时检查、整理大筐,确保过道畅通无阻,避免安全隐患。

多年来,乘务员与乡亲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如同家人。乘务员为乡亲们日益富裕的生活感到欣喜,乡亲们则对乘务组日益细致的服务充满感激。一年四季,乡亲们挑着大筐乘坐火车进城卖货:春天的樱桃、草莓;夏天的蔬菜、蘑菇;秋天的苹果、葡萄;冬天的红薯、核桃。只要是自家地里种的,都通过这趟列车运往承德市区售卖,而这些新鲜的农产品也深受市民喜爱。

这趟公益慢火车不仅是农民们的运输工具,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承载着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温情连接。

车站工作人员引导“大筐队”有序上车。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列车员会帮助“大筐队”整理货物并留出安全通道。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一年四季,沿途的乡亲们都会挑着大筐搭乘火车将应季的水果蔬菜带到承德市区售卖。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公益慢火车会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登上列车为果农进行知识培训,列车长也会经常和乘客进行沟通,倾听需求。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列车上的“专家教室”:为果农带来种植新知识

为促进农民增收,公益慢火车不仅承担交通职能,还成为流动的“农业课堂”。承德车务段特别邀请农业专家登上列车,为果农提供关于农药使用、果树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些实用的课程帮助果农提升种植技能,掌握市场信息,甚至学会更科学地管理自家果园。

“专家教室”不仅让农民开阔了视野,也让他们有机会将农产品运往更远的市场,创造更高的收入。

公益慢火车上专门设置了“爱心服务箱”,旅客可以免费取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温情服务:细致入微的“爱心车厢”

公益慢火车还为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细致服务。列车上专门设置了“爱心服务箱”,内含充电宝、编织袋、包装绳、创可贴、针线盒和雨衣等日常应急物品,旅客可以免费取用。

此外,常年往返于此的乘务员们俨然成了训练有素的“导游”,为往返旅客热情介绍沿途的雾灵山、兴隆溶洞等自然风光和旅游景点。不少带着孩子和老人出行的乘客因此倍感温暖。

2024年4月,列车全面升级为空调车厢,乘车体验进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旅客前来体验铁路上的“慢生活”。

旅客带着孩子来体会“慢火车”独特魅力。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列车长通过微信群为乘客提供帮助。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温暖蔓延: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

公益慢火车的温暖不仅停留在日常运输中。每逢节假日,列车员也依然坚守岗位,帮助旅客顺利返乡。尤其是在春节期间,不少旅客带着年货和礼物回家,列车员总是主动帮忙搬运行李,保障乘客安心舒适出行。

此外,为方便沿线居民,列车长还创建了专属微信群,提供“预约”服务。无论是就医的乘客,还是行动不便的旅客,只需提前联系,班组就能妥善安排上下车交接,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到达承德站后,“大筐队”推着货物出站准备售卖。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未来可期:优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公益慢火车的存在不仅承载了社会责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它通过提供便捷、低廉的出行方式,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推动农产品流通。同时,列车上的培训和服务也不断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与生活质量。未来,这趟慢火车将继续前行,用更加贴心的服务和创新的举措,连结城市与乡村,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刚刚走出车站的“大筐队”便有生意上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这趟公益慢火车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条承载着温情与责任的生命线。它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也成为中国铁路服务精神的缩影。穿越山川河流,它将爱与希望传递给每一位乘客,带着他们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祁阳市多部门携手共绘“保护湿地,共筑未来”蓝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