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以制度之力筑牢安全防线

2025
02/18
17:34
中国新报
分享

 

      2025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广西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负面清单》(桂教规范〔2025〕2号),以50项“硬杠杠”构建起覆盖食材采购、资金监管、食堂建设等全链条的制度屏障。(2月14日 《广西日报》)

 

      这一政策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食品安全要求的积极响应,更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作风建设的“必答题”。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广西以制度刚性回应民生关切,为200余万学生筑起“护胃长城”。

 

     《清单》的发布提供全链条治理的“三把钥匙”。一是切断利益链,回归公益属性。新规明确公办中小学食堂必须自主经营,严禁任何形式外包,彻底斩断“承包—寻租”灰色链条。配套竞争性采购机制推动食材价格透明化,横州市174种食材均价下降15%,家长直言“伙食费不再打水漂”。二是筑牢安全网,细化技术标准。从禁用亚硝酸盐到高风险食品禁售,从食品中心温度70℃到48小时留样制度,技术规范精准到“摄氏度”和“分钟级”。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学校冷藏设备配备率从63%跃升至100%,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质变。三是穿透式监管,堵住资金漏洞。区块链技术赋能全区统一采购平台,梧州市某校长虚报300名学生套取补助案被查处,彰显“阳光账本”威力。中央膳食补助资金独立台账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随着《清单》的实施,将使民生温度与治理精度得到双提升。家长满意度达98.47%(广西教育厅2025年1月调查),印证政策直击痛点;清退违规资金2.24亿元,新建食堂1191个,5.72亿元投入让“冷餐变热饭”;监督执纪立案1809人,推动建立1974项制度,实现“查处一案、治理一域”。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还需深化路径。一是强化监督贯通。推广“清单化监督”模式,推动纪检监察与职能部门协同,对食材采购、资金流向等高风险环节动态监测。二是深化技术赋能。扩大区块链技术在采购平台的应用范围,探索AI视频监控识别后厨违规行为,让监管“长牙带电”。三是构建共治格局。常态化开展“食堂开放日”,完善家长扫码监督、学生评分反馈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理生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指明方向。广西50条“禁令”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以制度刚性压实责任、以监督利器破除积弊、以为民初心筑牢防线,才能让每一餐饭成为“放心餐”“暖心餐”。新征程上,期待更多地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校园食安治理进行到底,让祖国的花朵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彩开学第一课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