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春节过后,人们就回归到工作岗位,开启“上班模式”。但是,据当地群众反映,在凯里地区,春节过后仍然清静不了,原因是各种各样的酒席太多,掏钱吃酒,成了一大难题。
反映问题的群众说,每隔三天就有一台酒,平均每台酒随礼300元,身上不带三五千元,是没办法“过关”的。
网友“好事多莫”说,他的一位亲戚之前因为亲友送了自己重礼,此番到了回礼时,因为钱包空空如也,被弄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只得去信用社贷款解决。
据了解,群众反映的酒宴,以结婚嫁女和乔迁新居居多,其他就是小孩满月和给死去的老人立碑等。
人们为何在此间“扎堆”办酒呢?主要原因是春节刚过,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员都还在,这时办酒,能参加的亲友相对较多,人气旺盛。此外,办酒对于普通人家,是一件大事,晚办不如早办,开年就办,了却一桩大事,办酒之后,一身轻松,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送礼是奔赴酒宴的“必修课”,让人头疼的,就在于此。时下,情况比较特殊,不比往日:整体经济不景气,上到政府机关、各类企业,下到普通百姓,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面对酒席,很多人疲于应付,因此而负债者比比皆是。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群众,每个月除了车贷、房贷,还有网贷,从月初到月末,都在还债中,有的因为收入微薄,不够还债,生活困难,把自己玩成了失信人员……现今,再应对诸多酒宴,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酒席开支,大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在此,强烈呼吁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开启“劝酒行动”,通过发布倡议书、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等方法和手段,引导群众达成该办的酒延缓办理、错峰办理,不该办的酒坚决不办的共识,努力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石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层干部要在田埂上“踱方步”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