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六大河•特写篇 | 花溪镇山:原来紧挨“半边山”……

2025
04/22
17:17
中国新报
分享

 

       在贵州贵阳呆了28年,突然才搞明白:这镇山村原来就紧挨着读贵大时候去春游望见的“半边山”,这说明一个问题,尽管已经二十多载了,可我对贵阳还是不够了解。

 


         今年,与把“人生似旅行!能走就多走走吧!”当成座右铭的“啊!里山!先生”一起,连续两次走进了镇山,加上自己35年前读大一时那次春游,而“啊!里山!先生”则背着我又去了一次,等于我俩都是三次耳闻目睹镇山了。

 


        事不过三,所以,不整篇文章来打打卡、纪念一下,以表示对镇山和半边山的尊敬,那还不好意思再进镇山。

 


         镇山村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与半边山和李村隔水相望,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公路距省城贵阳市21公里。


        镇山村名字的来源,首先自然是山好,人们在这里依山而居,对面的半边山,直接是给镇山人长的,我也差点就把半边山当成镇山了,当地人说似一只千年乌龟,而“啊!里山!先生”背着我去偷拍下来时,说是一只正展翅欲飞的雄鹰。

 


         如果山好缺水,那也少了灵气。可是这个镇山村,不仅山好,而且水更好:清澈透明的花溪水库,将镇山围成一个半岛,让镇山人三面环水,尽享水中灵气。


        还更有意思的是,与山为伴的镇山人,他们似乎对石块情有独钟、特别热爱:修路用石块,砌墙用石块,甚至盖房也不用瓦,而是直接用石块。这种用石块盖的屋顶,那可是冰雹也拿她没办法。

 


        镇山村民族文化丰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自然村寨,居民多班、李两大姓。


        镇山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的李仁宇奉命率军入黔,平服黔中后移至今贵阳花溪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后入赘镇山与班氏结缘,繁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这里的镇山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三十四年重建,面阔五间,通高约15米,占地250平方米,殿内办有镇山历史图片展。


        还有镇山屯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修葺,青石砌筑,位于村寨正中,长700余米,高5-10米,基宽3-4米,设南、北2门并建有门楼,为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山村每年正月初十举行“跳厂”活动,今年“啊!里山!先生”和我前往,那可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吹奏芦笙、跳舞、斗雀等六十个节目;农历“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镇山人会在寨内搭台举行对歌。


        在“啊!里山!先生”和我的三次镇山走访中,我们发现:贵大人对镇山具有特别的感情。


        35年前,我班同学第一次春游看见了镇山对面的半边山,那可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我们,可还连恋爱都不懂谈,更不敢去追漂亮的“钉子”。


        第三次莅临镇山,“啊!里山!先生”和我走访了两户人家,居然都是贵大艺术学院的老师,在此与村民零距离合作,长期从事他们自己的艺术,享受镇山无穷的美景。


        据陪同的石板镇宣传委员吴丽介绍,像这两位来镇山村长期居住的老师,就有近二十来户。


        这一夜,实在忍不住,“啊!里山!先生”和我就留宿了镇山,而且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忙起来打卡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17—18日考察贵州时指出,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当前,镇山村正加大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力度,他们通过“1111N”模式,即“村委支持+新乡贤引导+企业参与+学院创新+村民实践”,立足镇山村的具体实际,充分利用闲置房和闲置庭院,打造精品民宿,开展沉浸式美学体验市集活动等,推动镇山文旅体融合发展走向深入。(本报记者 刘延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特写篇 | 红色猫场: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地方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