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岛内相关人员向民众进行防诈宣导。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台当局“内政”部门“打诈仪表板”最新统计指出,2月9日至15日,全台民众总计被诈骗15.6亿元新台币,相较前一周11.9亿馀元增加逾3.6亿元。诈骗手法前三名分别为假投资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假交友诈骗。
诈骗谋财害命已成安全问题
警政署表示,其中以“假投资诈骗”受理546件居冠,金额为9.9亿馀元;第2名为“网络购物诈骗”345件,金额为1156.9万元;第3名是“假交友(投资诈财)”220件,金额为2.7亿馀元,虽然“假交友”排名第3,但金额却高出网络购物诈骗非常多。
据了解,2024年底台北市一对母女遭“假投资”诈骗1200万元毕生积蓄后,双双轻生,案件曝光后发现,在受害人遗书中显示,受理警员致电母亲约做笔录时“冷嘲热讽”,遭质疑对受害人造成二度伤害。案件引发舆论关注,认为台湾诈骗谋财害命已成“安全问题”。
去年诈骗案数量激增
据统计,2023年台湾诈骗案件为37823件、受损金额89.4亿元,2024年全台受理诈骗案激增至12万件,被骗金额高达502.5亿元。其中“假投资被骗案”43015件、财损372.2亿元最严重。
有舆论认为,诈骗案数字激增在于警政署于去年9月推出“打诈仪表板”,要求真实填报案件记录表“严禁美化数据”。但有警界人士指出,加上未报案“黑数”,实际案件和财产损失恐更惊人。
台湾铭传大学犯罪防治系副教授王伯颀则认为,“打诈仪表板”掀开当局打诈遮羞布,打诈口号提出后,相关部会打诈工作依旧“多头马车”。他说,台当局应跨部会整合,从网络、金融、通信等层面打诈,加强洗钱防制以避免赃款被迅速转移,否则歹徒会前仆后继,“警察永远抓不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胞拟飞大陆看《哪咤2》 国台办:中华文化引共鸣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