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台各界觅良策 盼加强两岸经合

2025
04/10
19:18
大公报
分享

图:台湾业者认为,两岸产业结构高度互补,进一步开拓大陆市场,可以减轻美国关税的冲击。图为高雄港货轮进行货柜装卸作业。

  美国对台湾地区加征32%“对等关税”,岛内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农产品等核心出口产业将遭严重打击。有台湾业者向大公报表示,台湾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遭重创,面临订单大幅减少、获利压缩与成本上升、库存风险与资金压力等问题,而民进党赖清德并无有效应对办法,只会讨好美国,台湾恐将陷入更为深重的困境。

  台湾各界指出,两岸产业结构高度互补,大陆仍是台湾企业难以忽视的市场,台当局应理性务实处理与大陆的关系,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交流才是正道。\大公报记者 苏榕蓉报道

  倡两岸加强合作 抵御美关税霸凌

  据统计,去年台湾地区对美国出口达1114亿美元,占岛内总出口23%,主要为资通与视听产品、电子零组件、基本金属及其制品等。前五大类货品分别为机械、锅炉及核子反应器;电机与影音装置及其零配件;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附件、塑料及其制品。这些货品在此波关税战中几乎无一幸免。

  台企被美商要求支付关税

  据台湾工商界分析,半导体产业虽然受直接影响有限,但涵盖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终端产品的全面性关税将重创台湾科技出口。

  岛内电子代工厂商叶先生向大公报表示,公司已接到美国客户要求,须先商定32%的关税到底是由供应商还是客户承担后再出货。台湾中小型代工厂商的议价空间相对有限,客户若要求台湾厂商吸收关税成本,“也只能吞下去”,搞不好最后还得倒贴钱。

  叶先生表示,对于破解美国关税的困境,台湾方面其实还有一张王牌,就是重新加强建立和大陆的经贸合作关系。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才是抵御霸权的最佳铠甲。他分析,面对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美国市场可能成长萎缩以及汇率变动加剧的环境,岛内电子代工厂应谋求重新规划经营模式与寻求转型升级。台湾电子业曾经为避开中美贸易战,把产能分散到东南亚,但是东南亚产业链配套远不及大陆成熟,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端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实际上,在这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下,出海未必是好选择。台湾的电子产业本来跟大陆产业链深度绑定,只有扎实融入大陆新基建产业链,才是破局之道。

  渔户:大陆市场是最好销路

  销往美国的台湾农产品也受到美国重税冲击,包括茶叶、兰花、鬼头刀(鱼)等。台东县陈姓渔户表示,当下4月至6月正是鬼头刀的产季,看着冷库里堆积的冻鱼欲哭无泪。巴西渔农产品销往美国的关税只有10%,台湾的鱼还没出海就输了价格战。鬼头刀外销还是需要大陆市场,这是最好的销路。只要两岸关系稳定,渔产品就能够畅通销售,渔民的生计问题也就能够得到改善。

  岛内《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需市场庞大。台当局若能尊重企业投资理性和民众人文亲缘的正常发挥,重拾两岸共同市场机遇,台企在大陆稳步扩张的内需市场、多点式跃进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圈内找到合适位置,并不困难。

  据报道,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林祖嘉在一场活动中指出,台当局应审慎评估应对措施,修复两岸关系。

  岛内暨南国际大学副教授许文忠表示,台湾绝不能与大陆“脱钩”。台当局要接受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合作,并协助台商进入大陆市场,善用大陆内需市场与完整产业链分散订单,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商机。

  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尹启铭也认为,民进党应修复两岸关系。大陆是台湾重要出口对象,但如今民进党不把大陆当市场,只把对方当敌人。而不断对美示好的结果,却是被课征比日韩等竞争对手更重的“对等关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赖清德“举白旗” 要全体民众“埋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