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岳麓书院出来,一头扎进岳麓山下湖南大学的校区。正当饭点,我们一伙人又正好当着去一所学校食堂的大道上,看到大学生们朝着食堂鱼贯而入,因为是校区,没有别的可吃的,我们决定,到大学的学生食堂去"蹭"一餐饭吃。
我们一行十人,都曾有过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之时。到了大学,突然遇到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情境,触发了心里好多敏感的东西。到大学的食堂吃一餐饭,重温一下当学生的感觉,实在是一种欲示却又无所求的特别的体验。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有机会参加一次研修,期间专门安排了在北京大学面授学习。已过不惑之年的我,重新做一次学生,那种感觉让我永生难忘。每天我背着书包,和比我小整整一代的学生上学放学,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在一个食堂吃饭,真有点重新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我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去撑听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讲座,一有空就到各种新书和旧书摊子上去掏书。领导来看我们,问何感想和收获,我说,收获多多,还有更多的想要收获,因此我想留级。事后我总结,那是我在退休前的岁月里,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二十年后,年过花甲的我,本来是与同龄的伙伴到这里来作一次普通的旅游,今天却偶得机会到大学食堂,像学生一样吃一餐饭,于我实在是一个新奇而又浪漫体验。我早就听说过,北大等著名大学已经成了旅游点,有人专门组织北大清华游,听说十分火爆。湖南大学也是全国著名的大学,到他的校区来,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旅游休验。我早就想过,要是我也有机会加入类似的旅游,我首选的项目,就是到大学生的食堂,假装是学生,在满是真正的大学生的大学食堂吃一餐饭。
打听的结果,学校食堂并没有不准外来人员就餐的规定。真是喜出望外。我们堂而皇之的进入学生食堂,其时正值就餐高峰,熙来攘往的人流里,夹杂着我们十个服装与学校的学生明显得特别另类老者,在学生里犹如鱼目混杂,第一件让我奇怪的事是,这种让我感觉有战略别扭的情境,居然没有引起任何的好奇,诧异。到是我们自己在新鲜的感觉里小心翼翼,有点像乡巴佬的小孩一样的怯怯的不好意思,故作节制的控制着兴奋。诺大的湖南大学这个普通的食堂,照常的有学生老师进进出出,照常的有人排队,有人离开后的空位子立即有人工作人员来打扫清理,接着有人毫无异样的端着食盘来,接着有人捧着吃光了的食盘离开。稍稍有点异样的,是我们的桌子的一角坐着一个外国留学生,看到我们在桌子上摆了好多样炒的菜,又在另外一张桌子上摆上十来个盛满米饭的小碗,那外国留学生就端着自己的食盘悄悄的走开了,让我们十个老人占据了整整两张小餐桌。我们十个人,点了八样菜,结账时,总共花了120元,与我们在遵义时吃一次普通的快餐的费用相当。这是最普通的学生食堂的饭菜,米饭饱满硬扎,适合年轻人吃了经饿。饭菜为了适应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味道比较中性,没有特别辣的、特别甜或者特别的什么特别的味道。此外这些菜的制作都比较简单,食材也都大众化,这正是学生食堂供应的饭菜的特点。我们读书的那个时代的学生食堂,还时兴吃大锅饭,尤其是我所在的师范类的学生食堂,因国家完全包了食宿费用,学校实行桌餐制,学生吃饭像进馆子一样,白吃白喝,吃了抹嘴就走人。这是那个年代正宗的大锅饭。食物品类单一,而且限额供应,特别适合以“大锅饭”的方式,满足大家基本吃饱的需要,却无法让你吃好,更谈不上吃得舒服高兴。大锅饭被人为注入了政治上有些特别的意味,可能在有的人看来不是个正面的意象。但仅仅从就餐制和制作的特色而言,大锅饭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餐食风尚,给人带来一种特别的饮食体验。因此在今天人们越来越喜欢探新猎奇的背景下,有人把这个作为专门的卖点,开办了诸如“知青食堂”,“人民公社大锅饭”,甚至直接取名“某某单位职工食堂”来招徕顾客。我在湖南大学的这家学生食堂吃饭时感受到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的让我联想到大锅饭,自然的感受到到当年的大锅饭那种味道,久违而又亲切,透过年代,历久弥新。
这要说说我所理解的什么叫做旅游。简单的说,我理想的旅游,就是获取一种特别的体验。“体验”这种东西,是人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生物,特别需要特别珍惜经常也特别的难得的东西(恕我找不到别的词语来表达这个意思)。
在学生食堂吃饭对于我们不是第一次,难得的是在不同的年龄,体验同样内容的一餐饭,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全新的化验,与过去在学生食堂就餐的体验对照融合,滋生出的感慨,又是一种有滋有味的体验,犹如我们今天在湖南大学学生食堂吃饭时品尝的饭菜的滋味一样。滋味这东西,其实也是一种体验。体验有的可言说,更多的是只能意会。体验到一种滋味,就是一种收获 。无论可说不可说,都有一种让人沉静下来越回味越有味的滋味。这种滋味未必奇妙,却十分的意味深长,长成感觉,就是记忆。乡情不就是一种有着特别滋味的休验留下的记忆吗?(龚章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岳阳市临湘:网聚新媒体合力 助力旅发大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