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始于元代。就地名而言,与街、巷、道、里相同,胡同有大有小。1930年以前,贵州省桐梓县城就有东、南、西、北街及吕家巷、侯家巷、赵家嘴等,有的巷后来发展成交易市场,如猪市巷。桐梓县城及松坎、新站等地沿河兴街,人口集中,在日常生活中下河挑水而形成的水巷子较多。
而在首都北京,确实有个胡同,叫“桐梓胡同”。
“桐梓胡同”,曾称“桶子胡同”“筒子胡同”。“桐梓胡同”位于南新华街东侧大栅栏地区,今属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大安澜营社区。南起樱桃斜街,北至琉璃厂东街东口,全长181米,宽约2.6一7.5米。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称“ 桶子胡同”。曾又称“筒子胡同”,清末又改为“桐梓胡同”,沿用至今。
据1944年10月在桐梓四十一兵工厂出生的赵石老师实地察看,“桐梓胡同”呈七字型,在拐弯处的地方,还有一个小花园。
“桐梓胡同”名字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因该胡同西侧的大安澜营胡同6号院内有桐梓(籽)树,早晚发出清香,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此地住过贵州省桐梓县的秀才,故将“桶子胡同”改为“桐梓胡同”。胡同中曾有建于清代的江苏会馆和江苏怀宁会馆,现为民居。民国初年,《民视报》创刊于此胡同内。
从民国二年(1913年)印制的《北京内外城地图》上看,已标明为“桐梓胡同”。 1913年《北京内外城地图》 《京师城内首善全图》 1982年出版的《北京市城区街道图》中标注有“桐梓胡同” 标注有“桐梓胡同”的《北京胡同》 赵石老师(系抗战老兵、原四十一兵工厂绘图室技术员赵伯鹿之子)从北京发来“桐梓胡同”照片 赵石老师1944年10月出生于贵州桐梓,晚年重游故地,来到父亲曾工作过的四十一兵工厂旧址。
1913年《北京内外城地图》
《京师城内首善全图》‘
标注有“桐梓胡同”的《北京胡同》
赵石老师(系抗战老兵、原四十一兵工厂绘图室技术员赵伯鹿之子)从北京发来“桐梓胡同”照片
赵石老师1944年10月出生于贵州桐梓,晚年重游故地,来到父亲曾工作过的四十一兵工厂旧址。
(张宗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台江:萌娃邂逅千年浪漫 幼儿园上演最古老情人节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