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着力营造乡村人才培育良好环境

2025
02/11
19:26
中国新报
分享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乡村人才培育至关紧要,而营造良好培育环境是系统工程,政策支撑、评价机制、实践平台、激励机制、文化生态各环节紧密相连,一道构成良好环境。

 

      当前,乡村人才存在 “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 难题。破解困局,需从多方面发力。政策是乡村人才培育基石,各地应细化落实政策,将 “大水漫灌” 转为 “精准滴灌”。如山东潍坊创新 “人才飞地” 模式,浙江安吉构建 “1 + 5” 人才政策体系。各地要针对不同人才群体,供应贴息贷款、技术补贴、职称评定通道等精准政策援助。

 

       评价机制是人才培育方向导向,要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构建乡土特色评价机制。传统评价体系重学历论文,不适应乡村发展需求。安徽小岗村 “田间答辩” 职称评审、江苏华西村 “乡村工匠” 认证体系,都是良好范例。各地应奠定以带富本事、技术推广、文化传承为导向评价体系,让各类乡村人才获得社会认同。

 

       实践平台是人才成长载体,搭建产才融合实践平台,能锻造人才 “练兵场”。人才培育应嵌入产业链,形成 “产业聚才、项目育才” 循环。四川战旗村 “田间学院”、河南南街村 “双创” 孵化基地,都是很好实践。各地应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发展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实训模式,让人才在产业链上成长,产业在人才支撑下升级。

 

      激励机制是人才发展动力,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才能构筑人才 “强磁场”。福建晋江 “人才安居工程”、湖南十八洞村 “积分银行”,分别从住房保障、信用贷款方面激励人才。要构建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制度体系,探索技术入股等分配方法,完善荣誉表彰等激励机制,让人才既有 “面子” 又有 “里子”。

 

       文化生态是人才培育土壤,培育尊才重才文化生态,能涵养人才 “蓄水池”。乡村振兴要 “固巢养凤”,江西婺源 “乡贤理事会”、陕西袁家村 “创客文化街区”,增强人才归属感,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各地可批准建设人才主题公园等方法,营造 “尊才、爱才、敬才” 意境,让乡村变成人才实现价值舞台。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农业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下,咱们要看重政策、评价、实践、激励、文化生态协同作用,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施展才华,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美好画卷。(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各地“新春第一会”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信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